本报记者 凌 鹤
《古代风俗百图》 选篇
《古代风俗百图》 选篇
《古代风俗百图》 选篇
《十五贯》 封面
《十五贯》 选篇
《十五贯》 选篇
《十五贯》 选篇
《杨志卖刀》 选篇
《杨志卖刀》 选篇
《百馗图·消夏》
《百馗图·对弈》
王弘力是为我国连环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画家,是一位众口皆碑的连环画大师,亦是对历史、文学、民俗、少数民族文字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在同行心中,他的作品是不可逾越的艺术巅峰;在读者眼里,他的创作是争相捧阅的连环画珍品,其作品质量上乘、雅俗共赏,成为出版社竞相约稿的对象,一印再印,并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外。王弘力终生致力于学问研究、艺术创作,淡泊名利、为人低调,留下了经典名作和学术专著以飨后人,也留下了令人敬佩的可贵人格。
3月8日,被誉为“连环画界巨擘”“连环画界关东王”的王弘力,以92岁高龄安详离世。与其安静离去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刷屏式的缅怀。全国连环画界发表悼念文章,广大读者纷纷转发其作品和画理画论。在中国连环画史册上,王弘力写下了德艺双馨的闪光一页。
连环画界深切 缅怀其艺术人生
王弘力离世,引发一片哀思。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著名画家沈尧伊说:“王老是我习画的师长,我曾把《十五贯》中最爱者贴于本中,日习之。全因他笔下人物皆是活的,且随故事情节展开而幅幅牵动人心。这就是热爱用图画讲故事的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并永存感激。”
著名画家戴敦邦深情回忆起40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他与王弘力参加中国美协组织的西北艺术参访学习团。“昔年尽管被前辈留在洞窟中惊慑灵魂的辉煌巨制所震撼,仍不免流露出懈怠,对某些巨构上的细节不以为然地轻易略过。此时弘力兄语重心长地对吾私语,此番来过,今生也不会再来了,尽可能多动手记录下这些古人历经沧桑而留下的对器皿、杂物的真实描绘,即使最简单的造型,你今天勾勒下的几笔,与日后的记忆是完全不同的。兄长般的谆谆教诲使吾由衷地折服……弘力兄通数国文字,又识得罕有契丹文,更熟谙金石古文,满腹锦绣之学。他仅以黑白灰和传统中国画大法的骨法用笔之线条,融贯西方素描解剖结构而写实功夫独到,其笔下人物喜闻乐见,看得懂的七仙女、董永和况钟等成为一种中国式风格、艺术美的难忘形象,至今难以企及,更不必说取代。天才的努力加之学养,以及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融为独特配方组合铸就的王弘力是唯一的。”
著名画家胡博综说:“见到手头早就翻烂的《十五贯》《崂山道士》《梦狼》等王弘力旧作,总想起自己初学连环画起就对他的崇仰。他和贺(友直)老‘南北两大家’相会去了。他的一生已给美术界留下大量宝贵财富,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了。”
著名画家侯国良发给同道微信:“一位大师的逝去,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大伤痛。”我的恩师贺友直大师离去三周年,王弘力大师又挥手而去,这实在是中国连环画界之巨痛。《十五贯》成为两位大师的代表作。他们在天堂把酒话阿鼠,我们踏着大师足迹画架上连环画,让中国连环画继续辉煌。”
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李晨说起与王弘力相识近30年时,眼圈红了:“王老于我,亦师亦友。他作品很多,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根据昆曲改编、震惊整个美术界的连环画《十五贯》。画中那些鲜活典型的形象,都是他从生活中撷取、积累,既真实又细腻地体现了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刻意设计构图布局、直接使用黑色块,甚至在线描中加入光影,都是王老不拘一格的创造,其绘画语言的表现力远远超越了戏曲原作。他的古代题材作品创作,总是能把现实生活的情理融入古代故事中,又在古典韵味中体现出当代的审美意趣。王老涉猎广博,是一位研究型学者。他的著作都跟美术有关系,又都涉及美术之外更宽广的领域。我知道,这正是他的大智慧和驾驭知识的非凡能力所在。”
以渊深学问妙制丹青
3月12日,记者采访了王弘力的孙女、从事绘画与美术教育工作的王雪莹,在回忆与交谈中得知,直到生命的最后,王弘力仍在争分夺秒研究契丹文、创作中国画写意小品,他不无感慨地说:“我所研究整理的资料还需要十年才能完成……”
王雪莹说,爷爷家最多的就是书,多而不乱,爷爷的记忆力超强,每当我提起要借阅哪本书,他都会准确说出此书位于书架的第几层,是第几本。爷爷的书不是拿来摆的,是真正地用心读,从中获取营养,丰富自己。爷爷对我艺术创作的指导核心是一种理念:“艺术创作更多的要靠自己感悟,这种感悟来自于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如今王弘力的子孙已创建了“泓艺塘”文化品牌传承、分享、弘扬其艺术成就,服务社会。王雪莹说:“爷爷老弘为艺术而生,老爸王叔亮为爷爷而活,我也当终生努力。”
1927年,王弘力出生于天津一个医生家庭,自幼酷爱绘画,自学美术,潜心钻研,技艺日长。初心不改的王弘力从事连环画创作近40年,注重艺术从生活中来,到工人、农民身边寻找灵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共创作出《小游击队员》《十五贯》《天仙配》《王者》《梦狼》《青梅》《杨志卖刀》等40多部连环画作品,愉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以突出的典型人物塑造,严谨生动的构图,享誉连环画界。
王弘力的代表作《十五贯》,是一部被同行誉为“可望而不可跨越的艺术巅峰之作”。王弘力平素喜欢戏曲,《十五贯》恰是根据同名昆曲改编,通过明朝时一个十五贯钱的断案故事,提倡实事求是地搞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至今,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创作这部作品,王弘力采用毛笔白描这一传统技法,线条明快流畅、人物表情生动、画面黑白分明,直观演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作品充分展现了王弘力典型人物塑造的不凡能力,如,清官况钟长髯剑眉,眼神坚定悲悯,动作决绝果断,面部线条刚毅,充满正气;庸官则塑造得形槁心灰,以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神态刻画人物性格,暴露其主观主义、滥用职权;而在塑造反面人物娄阿鼠时,则从手势和眼神切入,适当夸张,使其贼头贼脑、偷偷摸摸的样子入木三分。王弘力重视细节处理,其笔下的衣冠服饰查考有据,场面描绘逼真。连环画界评其:“穷数载勤思求索于一役,以连环画的方寸之纸,包众生相、表千古案,尽显其笔力超群的大师风范。”
王弘力痴迷绘画,胳膊肘经常疼痛难忍,这时,他就会喝上一口高度白酒,或者咬住一个辣椒,麻痹痛感,坚持创作。王叔亮感叹父亲“鸡鸣而起,星高而息”,半夜看见父亲在灯下伏案,激励着他的成长。“父亲的足迹在坎坷跋涉中,坚持奋战在书山画海,探索着生命的最真和艺术的最美。”
王弘力不仅是一位多产、优质的连环画家,亦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历史、文物、服饰、少数民族文字及地方民俗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出版多部专著,他的《黑白画理》《艺用服饰资料》《古篆释源》《模特儿史话》《中国民俗百图》等相继问世,有的多次加印,成为连环画创作者和艺术院校学生的必读书目。
大师逝去,精神永存。连环画正以更灵活的表现形式、多画种的解读,走在复兴发展的新路上,描绘当今中国发展奋进的新篇章。
艺术家简历
王弘力
1927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蓬莱。中国著名连环画家、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沈阳市文史馆馆员。曾受著名画家陈缘督启蒙,研习绘画。后进入解放区晋冀热辽联合大学历史系学习。自1949年起,历任辽宁省文工团美术创作员,《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美编,东北画报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前身)连环画创作员、美编,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
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其连环画代表作品《十五贯》荣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1955年,其创作的《天仙配》,由辽宁画报社出版,获得省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译成多种文字对外发行。自1981年起,先后编著《黑白画理》《模特儿史话》,编译《人体速写技巧》等,发表《聊斋短篇六十则》《杨志卖刀》《古代风俗百图》等新作。在古代文字研究方面,曾发表《契丹小字墓志研究》《契丹小字宫殿解》等论文。1997年编注《古篆释源》,为理顺汉字字源方面作出新的贡献。其生前最后绘制的清代苏州名士顾禄关于吴越岁时习俗的专门著作,集建筑、掌故、诗文于一体的《清嘉录》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