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王笑梅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虽然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却只增不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送出沉甸甸的“大礼包”,按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快进键”。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我省代表格外关切。连日来,大家纷纷提建议、出实招,共话未来美好生活画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暖。这个‘暖’,是指村里小学的供暖。现在乡村中,最漂亮完备的就是学校。”王家娟代表一直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现在,我们的硬件很‘硬’,还需要在教师人才队伍培育等‘软件’上下功夫。”
王家娟代表认为,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办学模式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协作化办学、委托管理、教育联盟、对口帮扶等多种办学模式改革,促进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提升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个民生大话题。“要坚持预防为主”“让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代表们纷纷就目前医疗服务中的热点问题提出建议。热议中,实现“三个转变”——由服务于患者向服务于人民健康转变、从关注疾病向关注健康转变、从注重治疗疾病向坚持预防为主及防治结合转变,成为代表们的共识。
目前在我国,很多家庭受到癌症的困扰。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此问题定为“民生痛点”。金京哲代表认为,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疗上,对于肿瘤预防和筛查关注不够,医疗保障系统没有做到广覆盖。“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要向肿瘤预防和筛查方向延伸,建议把肺癌筛查纳入国家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项目中。”庞辉代表希望扩大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范围,让所有农村妇女受益。
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来自基层农村的吴艳良代表说,精准脱贫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保证短期快脱贫、长期不返贫。目前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贫,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开展大病救治,不因一人有病全家致贫,另一方面要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农民增收。
2013年,吴艳良代表牵头在村里办起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就业。村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根据不同工作能力安排到合作社从事相应的工作,并提供技术培训。通过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入股、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村里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家家有家底、有余钱,老百姓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起来、富起来。”吴艳良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