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今年,百年赛道小镇建设快马加鞭:赛道、看台与电网、通信网络建设齐头并进;依托华东交通大学成立通用地勤学院,培养专业人才;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入围全国“千企千镇工程”……2019年5月,这里将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阜新分站赛、中国卡丁车锦标赛阜新分站赛等“国字号”赛事。
利用煤矿废弃矿坑建设赛道,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全新探索,是消除“恋煤”情结、摆脱路径依赖、高效治理矿山环境的样本。
另一场生态攻坚战,则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打响。
今年1月21日,彰武县地图上新增一条“德力格尔路”。据彰武交投建设集团董事长李可介绍,这条草原生态恢复区主干路将于5月末竣工,届时驾车行驶在这条景观路上,可以欣赏头道河、二道河和三道河两岸的秀美风光,饱览小得阁湖、西旧府湖、敖户起湖的秀美风光,远眺散落山坡上的牛羊和蒙古包。夏日的德力格尔草原,将是一幅由蓝天、白云、牛羊和绿色草原织就的锦缎画。
去年以来,阜新市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发展草原经济、绿色经济和美丽经济。彰武草原生态恢复以治理北部四个乡镇沙化土地为突破口,把草原生态恢复与发展草畜经济相结合,草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了辽西北地区首个集现代农业、生态牧场、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生态彰武”草原综合体。
1898年,彰武地区“招垦出荒”,繁茂的草场逐渐退化为沙漠化和半沙漠化地区。100年后,草原生态恢复建设将再现昔日“皇家牧场”水草丰美的盛景。
1897年,新邱首开阜新煤田开采先河;100年后,运煤作业路被改建成激情赛道。
由黑变绿,由沙变草,百年夙愿,今朝梦圆。
把文化嵌入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年初,阜新迎来高铁时代。但对地方经济来说,高铁既能吸引沿线城市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但也可能被其他城市“吸走”,能否成为“虹吸效应”的胜者,关键要看自身魅力。把文化嵌入生态,把绿色植入产业,这是阜新市探索出的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去年9月,国内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博奥生物集团精准医学及健康产业项目落户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龙头企业辽宁宝地集团一方面与博奥合作深挖温泉的康养价值,进军慢性病防控领域。另一方面引入阜新东蒙短调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现场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
国家级高级技师跃天以其独创的“跃天雕”闻名业界,他踏遍家乡的山山水水,苍茫的草原、奔腾的骏马、炊烟袅袅的蒙古包,在他的刻刀下栩栩如生,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阜新是世界玛瑙之都,阜新玛瑙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要在精研雕刻技法的同时,不断嵌入本土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具魅力。”跃天说。
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本地故事,发展文旅产业,是一条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共融互促的好办法。
位于清河门区的黄花山是古代战略要地,乌龙坝镇以此为中心打造黄花山农业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80公顷黄花菜组成的花海,与山顶的烽火台、远处的明长城、柳条边遗址相映成趣,再现了“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的历史文化景观,引来八方游人观赏。
阜新市依托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周边遗留的大量工业遗产资源,发展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福宇博物馆、永灵奇石文化创意产业园、老厂国际艺术区等,为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增添了文化气息,成为游人流连忘返之地,唱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商贸大戏。
生态建设不断催生新业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催生出新业态,并成长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明代诗人李东阳的这首咏叹《玉簪花》的诗脍炙人口。如今,辽宁省蒙医医院与博奥生物集团共建蒙医药分子本草研发中心,用现代技术破解花苞似簪、色白如玉的玉簪花性味之谜。未来,将共同研发咽喉喷剂、牙膏、护肤品等产品,让古老的蒙药焕发出新活力,助推阜新大健康产业发展。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阜新市对产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位于细河区四合镇黄家沟村的氟化工及铸造企业搬迁至专业园区。企业搬走后,黄家沟人制订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将独特的工业遗产景观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巧妙结合,铸造车间变为游客服务中心,炼铁高炉旁建起国际标准滑雪道和戏水滑道。黄家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元,位居阜新市前列。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000万元,全部来自旅游收入。
新邱区有两座矸石山,堆存量近5亿吨。阜新市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产业,13家新型隧道窑制砖企业扎根矸石山下,年产标砖15亿块,年消耗煤矸石500万吨,红砖产品通过锦州港销往浙江等地。
风沙曾是彰武人的“羁绊”,如今却成为“沙里淘金”的“香饽饽”。作为“中国铸造用硅砂产业基地”,彰武硅砂年产量占全国的10%。以硅砂为核心,彰武工业2016年起开始大幅增长,工业产值占经济的比重在两年间由10%增至16.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富同兴,已成为阜新振兴发展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