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精髓 熔铸于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看电视剧《老中医》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14日

张守志

电视剧《老中医》海报。

电视剧《老中医》以“厚德精术、良药善医”作为全剧的精神主旨,着力透过人物在危难和困境之中的价值抉择,将其熔铸于“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的行医历程中,使之升华成为饱含精神光辉的人格理想。该剧与同为高满堂编剧的电视剧《老农民》,在情节建构、冲突建置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技巧运用层面颇为相似,均试图在宏阔的历史境遇之中攫取人物命运历程的戏剧性时刻,借由突出的行动和细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示富于时代性的主题。

《老中医》正是通过层出不穷的医案以及翁泉海、赵闵堂二人的恩怨纠葛,不断制造悬念和矛盾,并经由情节的演进,试炼人物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编剧不惜重墨描绘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旨在通过主人公翁泉海坚定持守的道德原则,使作品彰显饱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审美内涵。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剧作题旨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源自编剧在创作上对塑造典型人物的执着追求。这也促使整部作品以传统人伦道德体系为根基,尝试建立起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结的人生坐标,进而生发一种植根于人物精神世界的道德宣教力量,以期在剧作与观众之间形成思想情感共鸣。

实现作品的道德感召和思想启迪,需要激发观众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因此,编剧力求将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凝结于翁泉海的人格和精神世界,使其成为浸润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道德君子和精神仁者,让观众在感动之余获得启示性力量。整部作品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等人伦道德关系层面,通过翁泉海在危难关头和危情时刻的价值抉择,突出放大他的道德选择和精神追求。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上,剧作试图将翁泉海塑造为心怀家国天下的仁人志士,敢于担当责任,不辱使命。在“废止中医案”事件中,他不顾自身安危为中医事业奔波劳碌,即便会遭遇生命危险,也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这充分体现出他果敢英勇、临危不惧的性格。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处理上,作品着意突出翁泉海仁爱、贤达的形象,将宽容、友善、赤诚作为他立身处世所坚守的原则,使其具有超凡的意志品质。全剧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翁泉海与赵闵堂之间的是非恩怨,而翁泉海总是以公正的言行、真诚的举动消除诽谤和误解,以同情和善意化解二人的矛盾。翁泉海开办中医讲堂名声大噪,赵闵堂心有不甘与他一争高下,面对气势上咄咄逼人的赵闵堂,翁泉海以礼相待。为了能够更好地向民众推广中医治病救人、强身健体的方法,翁泉海一再退让,邀请赵闵堂一同授课,这不仅缓和了二人紧张的关系,也让赵闵堂深受触动。在个人与自我的关系把握上,剧作极力强化翁泉海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克己奉公等人格特质,重点突出其形象和人格的魅力。在为病患治疗时,翁泉海一视同仁,不讨好富贵强权。不论是重金诱惑还是人情往来,他都不改医者本色,只求无愧天下之心。由此可见,剧作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人物呈现,在赋予人物传统道德精神的同时,使其散发出理想的、高贵的人格光辉。

不难发现,《老中医》以观众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为基础来塑造人物和编织情节,最终是为了唤起观众的价值认同,达到剧作与观众之间的精神碰撞。因此,作品在突出翁泉海人物形象的同时,借助人物群像的细致刻画,以及世事百态的生动描摹,尝试将“从医之道”与“为人之道”紧密相连,并从中折射出与当代生活相呼应的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老中医》将作品的故事情境高度戏剧化、现实化,剧中对观念冲突和价值追求等问题的揭示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并且,作品透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诠释出的人格理念,及其对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宣示,为观众树立了可参照的理想范本。剧中,翁泉海努力践行“厚德精术、良药善医”的行医之道,不断提升自身的医德和医术,不求医治天下之病,但求无愧天下之心。这一人生理念不仅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创作者还将之艺术化地融入耐人寻味的台词、细腻真实的表演和技术精良的影像制作中。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和人物形象的逐渐丰满,剧作题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互契合,从中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对生命和人性倾注的美好期待。这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唤起观众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还可以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赋予作品强烈的当代精神内涵。

综观近一段时期国产电视剧的创作,充分吸取民族文化养料、饱含时代精神高度的优秀剧作依然匮乏。《老中医》虽然在情节编排和人物塑造上难掩单一化的瑕疵,但从剧作立意以及创作者所做出的努力来看,作品在不失故事情节曲折性、紧张性的同时,着意塑造有使命、有情怀、有温度的人物形象,积极尝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现实进行有益衔接,从根本上提升剧作的文化蕴涵和精神品格,进而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好地发挥文艺培根铸魂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老中医》所回旋的精神主旨既是对具有传统意蕴的完整人格和完美人性的向往,又是对建立起真、善、美的当代精神家园的殷切呼唤。

(作者系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