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绿色奇迹”助推全球变绿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12日

锁住“沙漠狂龙”。朱慧卿 作 新华社发

2018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19年——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去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总结,以及对今年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工作的安排。

“成效显著”体现在哪里?生态环境怎么进一步改善?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上个月,美国航天局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首。在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

“美国航天局的资料和数据与我国开展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吻合,充分反映了中国为全球植被增长作出的巨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说。

据国家林草局最新数据,全国森林覆盖率已增至21.66%。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造出了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森林——人工林保存面积达0.69亿公顷。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和国土绿化建设力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3年至2018年,全国完成造林0.4亿公顷,森林面积达2.15亿公顷;国家储备林制度初步建立,建设和划定国家储备林318万公顷;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势头得到遏制,综合植被盖度超过55.7%;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试点,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

一片片绿色浸染着黄色,一片片林草改变了沙区的模样。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马全林,就是这一巨变的见证者。“在毛乌素沙漠一些曾经风沙肆虐的村落,如今想找到流动沙丘都不容易了。”他感慨万千。马全林率领科研团队在民勤、古浪等地推广各类治沙技术模式面积2万多公顷,保护农田3万多公顷。这次参会他准备了多份提案,希望扩大甘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提高补助标准以及加强“一带一路”防沙治沙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

绿色带来满满获得感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东部地区。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树睦,是来自沂蒙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说,通过发展林果产业,绿色不断增多,不仅给荒地盖上了“绿被子”,还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这是老乡们重要的幸福来源。

惊蛰已过,绿意萌动。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1个植树节,义务植树这场数十年一以贯之的全民绿化行动,正是为地球添绿的一条重要中国经验。累计1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705亿株,不但造就了国土绿化的巨大成就,而且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种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了大作用。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至关重要,荣昌将积极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从源头严控环境污染增量,筑牢渝西生态屏障。

代表委员们表示,只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位,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必将实现。

记者 董 峻 王 博

宋晓东 张志龙

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