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关注传统文化传承

守正创新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12日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关艳玲 赵 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杨赤、臧红,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建言。他们建议,通过加大师资培养、分类施教等方式,做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助力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守正创新,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包括戏曲、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播推广。

“传统文化进校园,师资培养是关键。”杨赤委员认为,应加大对在职教师文化自信教育,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形成定期培训的制度。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系统培训与学习。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人和研究学者的积极性,搭建平台,让他们走进高校,为传统文化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传承人。“建议艺术院团、研究机构与学校建立固定的联系机制,搭建传统文化师资培养稳定的教育平台,促使专家学者和各类文化传承人走进校园,为传统文化师资培养贡献力量。”杨赤委员说。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国家已出台文件,提出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缺乏形式多样的宣传,效果不明显。”臧红委员说。

臧红委员建议,教学资料编写及课程设计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选择适合的方式,从兴趣入手,由浅入深,设计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构建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爱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

臧红委员认为,要注重分类施教。学龄前儿童以兴趣吸引为主,如制作中医的卡通图画,讲解中医药典故、人物故事等;小学阶段以接触体验为主,如开设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课程等;中学以上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可作为选修课,开设兴趣班和社会实践课加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