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李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对来自贵州的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代表来说,既深受鼓舞,又坚定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信心。
“对于非遗文化,用是最好的传承,用是最大的发展。”贵州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代表说。石丽平表示,为“活化”非遗文化,她们公司近年来开发的花鼓、鸽子花、百苗图、民间故事刺绣六大系列220个品种苗绣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67个国家,一年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3800人就业,看得见的效益、用得着的非遗,让村民保护传承苗绣的积极性大增。
代表们表示,将讲好非遗故事,开发更多高质量的非遗产品,在融入现代生活中实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希望国家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非遗驿站,让中国非遗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