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做好改革发展大文章

——省政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座谈会侧记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11日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关艳玲 赵 静

“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不能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而损害长期发展。”

“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支撑力量。”

3月8日,省政协在北京召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座谈会。会上,部分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和在京省政协智库专家纷纷发表真知灼见,为辽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推全面振兴发展把脉建言。

保持定力

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发展是硬道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表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定信心、把握大势,坚定不移地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以开放的姿态和全球经济体互动,保持发展定力,防范化解风险。

结合辽宁实际,贾康认为,辽宁应认真总结在改革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新一轮振兴的发展机遇,采取定制化高水平解决方案,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在底线思维之上实现超常规发展。辽宁要在波浪式发展进程中实现有声有色的发展。

“一定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释放政策活力,奋力深化改革。”住辽全国政协委员赵继认为,辽宁应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装备制造业优势,紧紧抓住工业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打造东北亚创新中心;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风投、创投进入辽宁;加快推动重大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未雨绸缪

不断增强忧患意识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2018年,我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发展轨道。与会人员对此表示欣喜的同时,也提出建议,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最大的风险是看不到的风险。”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武献华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要有临界点意识和分期意识,分清眼前风险还是长远风险,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调研,武献华建议,建立全面的征信系统,帮助政府和企业全面评估、合理规避潜在风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四个短板’,保持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还很艰巨、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等。”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姜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做了充分的政策安排,给出了具体措施。我们一定要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自觉、责任担当,认真学习、加深理解,结合辽宁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抓住机遇

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此,我充满信心。”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来自民营企业,他认为,当前辽宁正面临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迎难而上,在挑战中寻找机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这对辽宁来说是重大利好。朱建民表示,我省应积极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给予金融方面的精准扶持,同时发挥辽宁科技大省优势,不断提高省内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率,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动能。

“辽宁有改革的动力,也有改革的意识,改革的基础也很好。”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认为,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为辽宁振兴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他建议,辽宁金融改革重点应放在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当前要加快辽宁股权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场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同时,应积极吸收优质金融机构,利用辽宁自贸试验区平台,开展金融开放创新。他建议,推动沈阳、大连作为金融核心功能区与国外金融中心城市、重点金融聚集区加强合作与交流。

“辽宁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我们要增强通过改革实现转型的信心。”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防范化解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要有战略定力,抓住长远目标不变。同时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国际环境、实体经济运营、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分析研判。他建议辽宁省政协在这些方面积极开展调研,助力辽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