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凌 鹤
葛屦 (魏风)
执竞 (周颂)
东门之杨 (陈风)
驺虞 (召南)
关雎 (周南)
鹤鸣 (小雅)
大田 (小雅)
我将 (周颂)
刻字作品
朱成国是我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书法篆刻名家,其艺术历程刀笔不停,探索不止,积淀学养,多方修为,近年频出主题性大制作,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赋予时代的解读。其以《诗经》为题材的最新系列主题创作,被列入“沈阳市优秀文艺名家出版工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312件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姿的风貌,将篆刻艺术的篆法、刀味、石韵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中华诗歌经典展现独特的审美解读和别样的生命传承。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丰富的内容、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篆刻兴于先秦,迄今亦有3700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因篆刻家之手,交融于时代的今天,灼灼其华。2018年在辽宁书法界,著名篆刻家朱成国的《诗经》主题创作可谓一件非常有意义的雅事。
大型主题创作 检验艺术家全面修养
大型主题性篆刻在业界是攻坚克难的创作,劳心劳力尚在其次,对艺术家全面修养的考验是关键。朱成国直面挑战,展现了老艺术家执着的艺术追求和文化自信。
2017年秋至2018年末,微信朋友圈中朱成国的《诗经》篆刻成为一道文化景观,每日必见,好评不断。312件作品各具特质。印面采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陶文、汉篆、楷书等,熔冶众妙,化为己有。边款采用篆书、隶书、楷书等,款识阴文阳文皆备,意兼刀笔,抒其情怀。
谈到此次篆刻的初衷,朱成国说,近几年,自觉在篆刻理念、创作手段上进行探索,每年都会篆刻一套主题性作品,作以诠释和总结。先后完成《心经印集》《陋室铭印集》两种、《春秋战国故事印集》《二十四节气印集》两种。通过这几部主题性印集的创作,有了很多收获和感悟,产生了再创作一部大型印集的想法。彼时正读《诗经》,随着学习的深入,感受到《诗经》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均有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经》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经》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这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集,堪称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典籍,是世界重要文化遗产。洋洋305篇,恰契合自己的创作理想。为此,找出许多不同版本的《诗经》书籍,一边阅读,一边篆刻篇名印章。
摒弃百印一面 技道双进 古雅多姿
《诗经》内涵丰富,艺术性极高。创作每一方印都要求鲜明的个性,鲜活、富于想象力与变化,耐看。朱成国以古雅作为主风格和基调,体势多变,新奇、朴拙,“无所不用其极”。
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和创作历程中,朱成国突出的感受是,文化素养是表现悠远文化题材的内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刻的是《诗经》篇名,寥寥几字,但理解每篇的内容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对创作每一方印都至关重要,其中赋、比、兴手法,颇多启迪。他认为,一个篆刻作者倘能刻制一些主题性作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印集,大有益处。主题性创作,较少功利,应是纯然艺术思维,最为体现作者的学养、功力、才情,它逼着你补短板、下苦功。千变万化的形式感,不会让你抱残守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不断否定、修正中,技道双进。伴随你的将是一种生命向上的喜悦和迈步行进的欢乐。
《诗经》是先秦两周时期的汉语,是通过艺术加工、提炼后诗化了的书面语言,准确、生动,富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以《诗经》为主题的篆刻创作,须围绕它的艺术特点进行。朱成国首先在入印文字的使用上,以先秦时期的古文字为主,气息相合,更契古意。甲骨文、金文,古石刻、陶文等皆在应用之列,根据不同的篇章内容,通过虚实、呼应、挪让、屈伸等艺术处理,或删繁就简,或避实就虚,或夸张变形,但万变不离其宗,以古雅为旨归。朱成国幽默地说:“我刻《诗经》,唯我独尊。”
其次,在用刀技法上,冲、切、披、削,回环互用,向线、背线用刀,不一而足。有时,成竹在胸,放刃直干,似勇士赴阵;有时,如琢如磨,宛如大匠治玉,优游不迫。
《诗经》内容包罗万象,《风》《雅》《颂》,形式齐备。在这部远古的乐歌中,综合了各种修辞手段,诸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回环、拟声、摹状等烘托艺术表现。以上种种皆成为朱成国《诗经》篆刻的意境营造,在章法构成上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他在创作中弃僵化,避雷同,用一个个独具个性、活泼泼的艺术生命,把先民智慧的创造力真切地表现出来。
作品《葛屦》,白文印。篆取汉凿、将军印法,趣参汉、晋印意。他在治此二字印时,拟稿十数纸始得称意,解决了字形狭长,极难跌宕生姿之隐忧。印文“葛”“屦”二字中宫以一虚一实成之,虚实相生、不落俗格,加之“屦”字小用挪让之法,使“女”字撑底,匠心独运,别开生面。虚实之妙存乎于心,技道相映,臻至妙境。此印用刀之法使刀如笔,流走中不乏苍涩之意,处处行处处留,线条内美之丰,耐人寻味。作品《鹤鸣》,朱文印。化上古文字为自家篆法,蕴含象形意趣,鹤之鸣叫呼之欲出。朱成国在创作中易数稿后成竹在胸,放刀直取,一气呵成,似大匠运斤,力所未到气已吞,线质斑驳率意,有妙造自然之感。章法上,两字体势下沉逼边,求其稳实。右上、左下大块留白,践古人“计白当黑,奇趣乃出”之旨。整方印章疏朗清透,生动灵秀。
综观二印,一阴一阳,正所谓阴阳合德生万象,篆法、刀味、石韵熔冶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妙制。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炜谈道,作为篆刻名家的朱成国,并未因功成名就而止步,印风日趋老辣,高雅间又增加了一种磅礴之气,无意间撞击人的心灵。朱成国站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挚爱的高度,将《诗经》入印,克服了重字多、异体字多等诸多不利,每方印皆独具匠心,让人品来趣味盎然,既是对篆刻艺术的突破,更是对经典的一种独特文化展现。作为辽宁书法篆刻界的前辈,他以一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精研篆刻艺术,不断前行、不断发掘、不断继承、不断创新,其精神值得学习。
艺术家简历
朱成国
1950年8月出生于沈阳市。中国书协会员,辽宁省书协第三、四届副主席,现为辽宁省书协顾问,辽宁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全国第五届篆刻展评委。
1982年6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85年其篆刻作品获辽宁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94年至2010年任辽宁省书协副主席。2000年被辽宁省文联、辽宁省书协评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被沈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2003年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社会文化优秀人才”。2004年、2007年两次荣获辽宁省文化厅“群星奖”金奖。2005年任第五届全国篆刻展评委。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览。出版有《朱成国篆刻作品选》(1990年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篆刻百家·朱成国卷》(2002年黑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朱成国书法篆刻作品集》《当代名家印谱·朱成国》(2009年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接千载·朱成国诗经印集》(2018年沈阳出版社)。
多篇书法篆刻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西泠艺丛》《书法报》等专业报刊。辽宁电视台多次拍摄其书法篆刻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