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狄文君报道 近年来,调兵山市兀术街街道施荒地村不断探索新发展途径,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找到了富民强村的“金钥匙”。
以前,施荒地村全部是旱田。2009年,经村“两委”考察研究,实行旱改水,并成立了富农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争取到项目资金200多万元,购置了水稻育苗播种机等农用机械,建起10栋工厂化育苗大棚,统一购种、育苗、管理、销售,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仅此一项就增收184万元。目前,合作社有固定资产1120万元,入社村民1480户,本村入股土地220公顷,辐射周边农村土地1066.67公顷。
除生产绿色水稻,合作社还利用“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生态立体种植养殖技术,在66.67公顷水田里放养了泥鳅鱼苗。水田养泥鳅增加地力,稻鱼共生不施肥打药,水稻成本低又绿色环保,大米每公斤6元亦十分抢手。每公顷水域产泥鳅鱼375公斤,每公斤售价16元,全部销售一空。
为更好地推进合作社发展,该村又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认领一个先锋岗位、传授一项实用技术、提一个发展金点子、帮助一户社员脱贫致富”,24名党员积极开展“服务社员心贴心、结对帮扶”活动;风险我先担,党员带头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党支部真正成了农民创业增收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