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把握总书记东北振兴讲话深意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07日

姜 伟

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紧扣讲话本身,而且要放在“两个归根结底”“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等系列重要论述一以贯之的体系中来统筹把握,还要联系到东北之行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在俄罗斯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发表的重要讲话背景来学习思考;不仅要从宏观上领会其大略要义,而且要从微观层面对每个概念、每个论断进行深入研读;不仅要历史地考察,而且要逻辑地辨析;不仅要着眼于理论体系本身,而且要着眼于现实。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讲话的深意与真意。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意与真意,从而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本版从即日起开辟新专栏,推出系列解读文章,努力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在实践中容易被忽略或产生偏差的问题,作出正本清源的阐释。本文为首篇。

东北振兴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阶段

伴随着东北经济“基本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时期”,东北振兴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阶段。我省2018年GDP增速回升,从2017年的4.2%回升到2018年的5.7%,辽宁经济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发展轨道。

肯定成绩:东北经济“基本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对东北振兴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习近平总书记说,“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应该予以充分肯定,需要倍加珍惜”,并作出东北经济“基本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时期”的重要判断,对东北振兴发展阶段作出全新表述,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找到新的起点和坐标方位。因为近年来“唱衰东北”“妖魔化(丑化)东北”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东北干部群众来说无异于巨大的鼓励与鞭策,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起到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坚定东北振兴信心决心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唱衰东北”论调的有力回击。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到“基本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时期”、成绩“有目共睹”,三年时间,意味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已经走出最困难时期,进入了崭新阶段;意味着东北在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创新创业、民生保障等方面正在焕发出巨大生机活力,比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发展较快,2018年辽宁省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8%;意味着东北对我国重大战略形成重要支撑的能力不断增强。东北人民要在新坐标新方位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观念、抢抓机遇,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投身振兴发展。之所以提出“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投身振兴发展,恰恰是基于东北振兴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东北振兴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阶段这一重要判断。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所以我们需要在新坐标新方位上抓住重点、找准抓手、加快落实。

明确功能:东北振兴要“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论断既是东北振兴的核心要义,也是对东北振兴性质的全新表述、重新界定、高度概括,更是对东北振兴提出的更高要求。“老工业基地”东北振兴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3年)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2016年)为第一阶段,2016年至2018年为第二阶段。虽然后者已被冠以“全面”二字,且被视为“新一轮东北振兴”,但这一阶段的东北振兴仍仅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性质。新时代东北振兴则具有全新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东北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定位),肩负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使命(使命),要“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功能)等。因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精神,除了要统筹把握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按“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来实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等,还要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重新诠释的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性质、地位、定位和使命等,以及综合把握东北振兴评价标准,即东北振兴能否“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将成为评价东北振兴和东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单纯以GDP论英雄的标准也许不再适用于考核评价东北振兴,因为维护“五大安全”是政治任务,维护“五大安全”付出的智慧、汗水及获得的成绩及其价值,无法简单地用货币数字来表示和测算。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正在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讲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实也是讲新发展理念下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问题。

“四个短板”及“六项重点工作”各有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振兴把脉开方,有针对性地指出“四个短板”问题,强调“六项重点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四个短板”及“六项重点工作”各自的内在关联,从而补齐短板,真正完成好重点工作。

厘清“四个短板”间的关系。“四个短板”,从顺序上看依次是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从提出时间上看,前两个在前(2014年),后两个在后(2018年);从性质上看,前两个属于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两个归根结底”问题。“四个短板”存在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另几个问题的解决。然而,从主客体的角度看,前三个短板,更具有客体性,属于改造调整的对象;后一个具有主体性,属于自我调整的范畴,更多地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实践来加以完善,而且其完善的过程和成果必然体现在对其他短板问题的解决上,其他短板问题的解决也必然是转变思想观念的结果和反映。因此,在研究补齐“四个短板”时,既要统筹兼顾,也要抓主要矛盾,即可以通过抓住解决思想观念短板的“牛鼻子”,纲举目张地解决其他短板问题。这也是东北各地都把“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北振兴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的原因。比如,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搞清“外资利用我和我利用外资”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提高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效率和水平;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把自身融入振兴、摆进振兴,可以避免出现只从外在找原因、缺少主动思考等情况,从而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真正形成谋求振兴、推动发展的浓厚氛围和磅礴力量。

把握“六项重点工作”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的每一项,都不是彼此封闭孤立的任务板块,而是具有指导思想性质的逻辑框架,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既要求以改革为统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东北振兴相关政策一以贯之,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东北振兴的各个方面,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方向、定原则、划重点。比如,全面深化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协调发展,要讲究科学统筹精准施策;绿色发展,要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扩大开放合作,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等。从分工上看,“六项重点工作”又根据地区特点有所侧重。比如,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等,就有明确的地区指向。在每一项部署中,又指明了重点路径,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提出“三个下功夫”和“五个有利于”,即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并强调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前者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后者则突出完善改革思路的总原则。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以及“三个下功夫”“五个有利于”等,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点线面体”之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逻辑框架。

当下推动振兴的关键是抢抓机遇狠抓落实

当前,尽管东北经济已“基本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时期”,但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仍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科学统筹,尤其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抢抓机遇。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发现、敢抓、会抓、会用机遇,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实力。善发现、敢于抓、能抓住、用得好缺一不可。无论是对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是如此。当前世界大势危与机同生并存,只有把握好机遇,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不断拓展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打造亮点、厚植优势,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比如,在开放方面抓机遇,可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发表的重要讲话找思路。因为就在东北考察前15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论坛上强调中俄合作地缘优势独特、政治基础牢固、政策保障有力、机制完备高效,特别提到“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俄罗斯将远东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合作政策保障有力”,这等于将与俄罗斯远东合作的任务交付给东北,为东北振兴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东北振兴不仅事关东北,更是事关中俄合作的支撑和保障。抓住利用这一历史契机,对于加快推动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的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具有特殊意义。

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前5天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抓落实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深改会议结束5天后的东北之行,与其说是来考察和安排工作布置任务,不如说是来敲黑板、划重点、抓落实,是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这样理解更有利于我们谋划开展工作的思路和路径。比如,在开放方面抓落实,可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发表重要讲话的相关内容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还谈到“两国成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组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实业理事会,举行中俄地方领导人对话会”等,这既为东北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开放做了具体安排,同时也为我们抓落实做了示范,指明了方向。比如,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就抢抓机遇建设“中俄粮食走廊”,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东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东北寄予厚望,期望东北加快振兴,尽早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并为东北振兴指方向、定原则、出真招。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这些重要讲话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认识和把握,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投身东北振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作者系沈阳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