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卓 本报记者 张 旭
“任凤兰50分,王金枝52分,侯荣亮557分……”3月1日,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营子镇南山村文化广场,村民将“道德银行”积分展板围得水泄不通,仔细查看自家在“道德银行”中存入了多少积分。当有人念到“侯荣亮557分”这个最高分时,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侯荣亮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不等不靠,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养起了牛,去年成功脱贫,被评为“最美公营子人”,仅此一项,就为他增加积分500分。村民和他开玩笑地说:“老侯,你从村里的贫困户一下子变成首富啦!”侯荣亮抱着刚刚兑换的食用油和洗衣粉高兴地说:“活了半辈子,这还是第一次得奖。以后我还得好好干,争取得到更多的积分。”
如今,在公营子镇,创业致富、敬老爱亲、热心公益都可以获得积分存储在“道德银行”里,积分可以定期兑换当钱花。原来,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公营子镇在年初建起乡村“道德银行”,农民可以在这里存储自己的好品行,用积分到镇里的商店、理发店、浴池消费。
说起乡村“道德银行”的建设初衷,公营子镇党委书记于洋说:“这几年,公营子镇大力推进新市镇建设,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咋脱贫?这一直是镇里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产生了建设‘道德银行’的想法。”
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同时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公营子镇最终出台了乡村“道德银行”建设实施方案。其中规定,评比项目有10项,即思想进步、实用技能、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致富、敬老爱亲、热心公益、政策明白、扶助感恩。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村民组和行政村一月一评比。
今年1月,公营子镇在南山村、桥子村等7个村开始了乡村“道德银行”试点。经过近两个月的试运行,这一新生事物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村民姚德喜说,“道德银行”就像一个正能量“加油站”,让抽象的道德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更主要的是让每一名村民都可以参与,可以把良好的道德风尚从“道德银行”里带出来、扩散开来,慢慢影响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