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省的“成绩单”中,有几道“大题”的得分尤其引人关注。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利润总额增长41.2%,分列全国第三、第二;
地方重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7%、40.4%,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180项重点任务完成166项。
这三组数据,是辽宁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的重要支撑,体现了辽宁工业重振雄风的美好前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实步伐、各级干部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
这三组数据,相信也会把很多辽宁人的记忆带回到两年前。
2017年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第三天,带着对老工业基地的深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
“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取得新进展,下决心振兴辽宁工业,再创辽宁工业辉煌。”
“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会上,总书记聚焦辽宁问题,指明前进方向。高瞻远瞩、思想深刻,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殷殷嘱托在耳畔,谆谆教导记心间。从持续学习、沉潜领悟,到制定方案、精准落实,再到细化任务、层层分解,两年来,落实“三个推进”,辽宁始终坚定践行。
一颗深植于辽沈大地的思想之种,已经生根发芽,正在开花结果。
优化供给 笨鸟出笼俊鸟栖
——紧握主线综合施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经济难以实现良性循环。辽宁老工业基地对此感知尤深。
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低端过剩、高端不盛的结构性失衡,体制机制束缚下的内生动力不足,曾一度让“共和国长子”在经济指标上陷入“难堪”的局面。
转型,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走出这个“迷宫”,需要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战略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深刻认识辽宁问题的关键。总书记提出“三个推进”,首先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是辽宁振兴的必由之路。
两年来,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击节擂鼓、砥砺前行。(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