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曾独创菊花火锅

辽宁日报 2019年02月28日

本报记者 商 越

故宫博物院养心殿锡一品锅。

南瓜造型火锅设计繁杂,内含5个涮锅4个料碟

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养心殿文物特展”中展出的锡一品锅,因为造型别致而备受关注。它高32厘米,直径38厘米,纯锡打造,锅体与锅盖相合,呈现南瓜造型,锅盖顶部还覆有瓜秧、瓜叶作为盖柄,这一套火锅共有26件器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原状陈列组组长刘政宏告诉记者,因为锡金属无毒、抗腐蚀,成型性能好,所以被用来制造火锅。锡一品锅只是故宫博物院现藏样式繁多的火锅中的一个,故宫还有方形、双环形、四倭角形、八方形等不同造型的火锅,盖柄上的装饰有双夔、狮首、鲤鱼、立凤等,还有用珍珠、宝石等镶嵌的。这些锅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显示出皇家饮食用具的精美华贵,多属清代晚期制品。

“‘野意家伙’是清宫中对以食用火锅菜肴为主的所用器皿的统称。”沈阳故宫博物馆研究馆员韩春艳告诉记者,“野意火锅”是清宫御膳中的特色菜,也是典型的满族菜。菜品所用的各种野味食材,主要来自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特产,而制作这些野意菜肴的主要盛器就是火锅。

沈阳故宫博物馆也存有清宫旧用火锅3件,其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致、造型之完美,都是民间同类器物所不及的,体现出皇家独存的高贵。今年春节期间, 沈阳故宫展出一件带有吉语纹饰的清宫文物——清光绪朝银火锅,它以银质打造,由盖、锅、烟囱、炉、底盘、底座6部分组成,底盘心刻有团寿花纹,寓意美好。锅架内部为燃炉,可用于烧炭加热。锅身底刻有“光绪三十二年冬月□兴楼造□”“京平足纹重六十八两八钱五”字样。

韩春艳介绍,火锅起源于辽代,清代炽盛。因为女真人狩猎野餐时,常用篝火烧陶壶、陶罐煮食吃,往往边烧边吃,也是北方人对付寒冬的一个妙招。后来随着金属用品的广泛应用,火锅正式诞生,成为女真人行军出猎的随行炊具,这种吃法便成了满族独具一格的民族风味。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满菜多烧煮,汉菜多汤羹,童而习之,故擅长也。”煮食,能让食物本有的营养发挥出来,而且锅底下有火炭,边煮边吃,暖胃养生。从清宫遗留的大量火锅可以看到他们的饮食习惯。

在清宫中,火锅又称暖锅,从现存实物来看,质地有金、银、银镀金、铜、锡、铁多种;从造型配件上看,有锅、盖、烟囱、锅底座盘等复杂的件套;在纹饰上,多见各种镂空、錾刻出的动植物纹样,以及万寿无疆、福禄寿、龙凤呈祥等吉语,部分火锅的锅、盖、底座盘等件上刻有铭文,内容有铸造日期、用料、作坊名等等,铭文中显示有“□兴楼”“泰丰楼”等作坊,从名字来看,当年清宫所用的火锅来源,主要是内务府官造和民间作坊定制两种途径,也有一部分是外地制造进贡的。

乾隆一年四季都吃火锅,慈禧太后独创菊花火锅

“清代宫廷饮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御膳房承办,后妃的膳食由各宫膳房承办。”韩春艳告诉记者, 皇帝吃饭称“用膳”,皇帝、皇后及妃嫔们平时都分别用膳,且各有自己独立的膳房,用不同的宴桌,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餐具,不同品种数量的菜肴,体现出皇帝“美食美器”的用意与钟鸣鼎食之家的等级森严。

清代的皇帝是一日两餐,早膳多在卯正(早六时),有时推迟到辰正(早八时),晚膳多在午、未(十二点至午后二点前后)。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而皇帝日常进膳场所并不固定,多在寝宫或是经常活动的地方。举办筵宴一般在乾清宫、太和殿;祭祀时用膳在坤宁宫。而皇太后、皇后及妃嫔一般都各大在本宫用膳,没有特别意旨,任何人都不能与皇帝同桌用膳。

至于清宫御膳菜品,主要是由三种地方菜系发展而成。一是满族菜,满族菜以各种肉类及野味为主,入主中原后,有所改良。二是山东菜,清宫廷饮食也沿袭了明代的宫廷饮食特色,以山东风味为主。三是苏杭菜,乾隆帝对苏杭菜点十分欣赏,于是,苏杭菜在宫中流行起来。而清代宫廷内为皇帝备膳的厨师,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盛京满族厨师,他们大多为世传技术,子承父业,是清代宫廷厨师中的核心。其次是继承明代宫廷留下来的山东厨师。第三部分则是依帝、后饮食爱好选用的厨师。如乾隆帝南巡时,喜欢吃江南菜品,于是带回苏杭两地的厨师。

清代各帝王都有自己的饮食喜好。像康熙帝和雍正帝生活较简朴,进膳也很简单,康熙认为养生之道,“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而乾隆帝则喜好铺张,每次膳食菜肴都在40品至50品;至清末慈禧太后时期,铺张豪华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每餐耗银200两。慈禧太后对所用餐具也非常讲究,每年宫中都要增添大批精致而贵重的餐具,这就使得光绪时期的御膳房餐具,尤其是金、银、玉质餐具,较之前代更为丰富且质量兼优。

韩春艳介绍,作为满族风味特色,火锅在清宫御膳中常被作为主菜,受到历代皇帝的喜爱。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一本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膳底档》,详细记载了皇帝春、夏、秋、冬四季的御膳食单,乾隆在这一年中,起码吃了200多顿火锅。春天的早膳,他要吃“炖酸菜热锅”“鹿筋拆鸭子热锅”;夏天,御膳房进贡的是“野意热锅”“山药鸭羹热锅”;入秋,他吃“酒炖鸭子热锅”“燕窝葱椒鸭子热锅”;等到了冬天,更是顿顿火锅。

据金易《宫女谈往录》中记载,“清宫旧制每年从十月十五日起每顿饭添锅子(火锅),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我们吃这种锅子的时候多,有时也吃山鸡锅子,反正一年里我们有三个整月吃锅子。正月十六日撤锅子换砂锅。”

饮食极尽奢侈的慈禧太后也嗜食暖锅,一年四季暖锅不断。可能因为慈禧的这一爱好,清宫现藏多件式样繁复的火锅。慈禧还独创一款菊花火锅,是以鸡汤或肉汤为锅底,加上其他原料。煮沸时,将精心挑选的金菊花瓣投入汤中,味道清香、鲜美,据说菊花还能清肺肤、美容养颜。

乾隆朝千叟宴,堪称规模最大的火锅宴

清宫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当数康乾时期的千叟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

据清宫内务府档案“御茶膳房簿册”记载,乾隆五十年(1785年)举行的第三次千叟宴盛况空前,由外膳房总理大人指挥,分一等桌和次等桌两级设摆,盛器和肴馔也有显著的区别。赴宴者依照年岁和品级的高低入席,在一等桌落座的,有王公和一、二品大臣,外国使节等,每桌摆设火锅两个(银制和锡制各一),菜品有煺羊肉乌叉一、荤菜四、蒸食寿意一、炉食寿意一、螺蜘盒小菜二、乌木箸二只、肉丝烫饭;在次等桌入宴的,有三至九品官员、蒙古台吉、顶戴、领催等,每桌也摆设火锅两个(铜制),还有猪肉片一、煺羊肉片一、烧狍肉一、蒸食寿意一、炉食寿意一、螺蛳盒小菜二、乌木箸二只、肉丝烫饭,可见皇家菜品确实非常丰盛。

而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退位后设的“千叟宴”,更为宠大,与会者3056人,共用火锅1550只,堪称中外规模最大的一次“火锅宴 ”。

(本版照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