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两位资深短道速滑裁判长表示

国内比赛判罚严 国际比赛犯规少

辽宁日报 2019年02月25日

本报记者 黄 岩

2018-2019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总决赛24日结束,为了使国内联赛与国际赛事接轨,促进国内运动员更好地适应国际大赛的判罚尺度,中国滑冰协会特别邀请了吉姆·海维斯和达尔波得·卢齐亚诺两位国际滑联级的裁判作为裁判长和发令员执法这次总决赛。吉姆·海维斯曾执法冬奥会、世锦赛等短道速滑重大赛事,达尔波得·卢齐亚诺在去年的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担任的就是发令员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担任中国滑冰协会竞赛管理裁判培训顾问的曲励和王石安表示:“邀请这两位高水平外籍裁判的原因,一是我们自己的裁判可以与之近距离交流接受培训;二是可以验证一下我们的判罚与国际接轨程度;三是对国家队或者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来说,可以把握外籍裁判判罚尺度的思维脉络。”

韩国平昌冬奥会上,短道速滑比赛的判罚被称为“史上最严”,中国队经历的“判罚风波”引起中国短道速滑界高度重视,改变后效果在本赛季的精英联赛上立竿见影。

中国杯精英联赛竞赛委员会主任曲励是中国短道项目的国际滑联级裁判长,这个赛季国内大小21站比赛,他几乎全部参与。曲励介绍,国际滑联在平昌冬奥会之后也进行了详细总结,2018年夏天举办了裁判长培训班,对判罚规则进行细化,具体说,国际滑联历史上第一次把滑跑区域进行了划分,对各区域的犯规做了规范性定义。

定义和国际接轨

犯规情况一目了然

曲励介绍,在这种定义之下,所有规定以缩写符号标注,减少了运动员、教练员与裁判长沟通的难度。但在国内比赛中,采用的是中文缩写,运动员被判犯规后,裁判会在成绩单上直接注明犯规动作,这在此前的国内比赛中从未有过。假如说一名运动员 “剩四圈入推”,那就表示该运动员被判罚是因为“剩四圈入弯道时有推人动作”。这样一来,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能明白。如果观众掌握了窍门,也能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有利于项目的推广。

王石安透露,中国滑冰协会也成立了规则研究小组,专门针对新奥运周期的规则修改、判罚进行研究,同时对全国裁判员进行及时培训,力求国内比赛的判罚与时俱进。

不少运动员感慨,本赛季国内联赛判罚比以前严格,中国短道速滑教练也对队员提出了通过联赛“提高战术意识”“少犯规”的要求。王石安表示,本届精英联赛的判罚规则和尺度使用了国际滑联新规则细化后的最新版本,完全与国际比赛接轨。

尺度和国际接轨

细微之处把握更加细致

至于国内的判罚尺度,曲励说:“首先在我们这么多年裁判工作的积累之上,根据今年国际滑联的变化,我们把运动员经常发生碰撞地点的几种情况,都用视频资料进行了归纳。今年2/3的赛季已经过去,现在回头看,裁判长的判罚尺度,基本上与国际判罚尺度接近。”

为什么要用接近这个词呢?“因为在判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判罚的临界点上,不同的裁判,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很难做到人人是完全统一的。有的判罚是完全可以做到统一,比如说明显的犯规,碰撞非常明显。难点是两个人都有不正常的动作的情况。”曲励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运动员直道上左右蹬刀,本身身体重心就是左右偏移的。国际上在执行判罚的过程中,会严格把握运动员是否是从非跑道的方向进来,如果有的话有一点儿接触都算内侧运动员超越犯规,这个要比我们以前更加严格。如果两名队员平行滑行,刀与刀发生碰撞,外籍裁判在国际比赛中很少判罚,认为两个是平行状态,谁也没有主动犯规动作,这叫可以共同承担责任。这个跟我们以前还是不一样,以前我们还是要认定。其中有一个是超越者还是被超越者,现在这种细微变化要放到判罚中来考量。”

判罚和国际接轨

运动员犯规次数在减少

中国杯精英联赛几个分站赛进行的同时,中国短道队也在参加国际滑联举行的世界杯比赛。关于中国队这个赛季参加国际比赛的犯规情况,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是通过比赛录像来看,曲励认为:“应该说个人犯规不是特别明显。因为毕竟是经过平昌冬奥会,运动员本身也会有对判罚尺度的全新领会,他们也注意到犯规对成绩的危害,以前那种比较盲目的犯规应该是在减少。”

不过,曲励通过总结发现,中国队这个赛季参加的国际比赛中,在个人项目上犯规虽然不多,但中国队的接力犯规次数应该是多于前几个赛季。

曲励说:“第一点,中国队今年参加接力比赛的新选手比较多,在接替方式上和滑行路线上,我们可能有错误;第二点,我们几次犯规是出现在混合接力项目上,混合接力中运动员交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运动员还在熟悉领会当中,这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今年确确实实在女子3000米接力和男子5000米接力中出现了几次犯规,作为重头的集体项目,中国队还是要引起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