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京津冀产业转移 立足两大主导产业

建平县打造服务高地“招大引强”

辽宁日报 2019年02月22日

本报讯 2月20日,记者走进建平经济开发区,看到占地6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车辆穿梭不停,建设现场如火如荼,流水线作业秩序井然……一派繁忙景象尽显生机与活力。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已成为建平县力争打造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家居制造产业集群的核心发展区。

近年来,建平县围绕“项目立县、改革驱动、结构优化”三大主线,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以“招大、引强、选优”为目标,加大领导招商力度和赴外招商力度。重点盯住京津冀产业转移,聚焦北京“四区”和河北“四县”;重点围绕家居建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农产品加工、汽车物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并能延伸产业链条的产业开展招商活动;着重引进产业带动力强、关联度大、能提升全县产业层次的重点项目,真正以“走出去”抢先机,以高服务“请进来”,以大招商带大投资促大发展。

2018年,建平县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推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7个,实际到位资金29亿元。利用外资1973万美元,外贸出口2000万美元。大力发展乡镇“飞地经济”,全县签约落地项目27个,总投资15.8亿元。

企业无处不在,但企业不会不请自来。如何吸引客商的眼球?如何能让企业来建平投资?建平县的答案是,打造“服务高地”,把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特色牌”,用“管家式”服务作为赢得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让投资企业真正在建平“开花结果”。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立足家居和新型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产城融合大格局,全面提升园区配套能力和承载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审批最快、效率最高、监管最严、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实施“项目管家”负责制,在项目手续办理和要素保障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让落户到建平的企业真正有归属感。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个流程服务”“一个召集人联席会议限时验收”工作制度,规范标准化审批,增设综合监督管理局,实现审监分离。创新审批模式,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投资者信心。

真心招商、热心待商、诚心助商,建平县用“快、高、严、优”的服务,为客商营造投资效益好、安全系数高、投资成本低、政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投资环境,用贴心、暖心、关心留住企业,让企业安心、放心、省心,更有信心地谋发展。

项目签约是服务的开始,落地开工是项目开花结果的关键。当大批企业被引进后,如何让招引企业变成“永久牌”,建平县掷地有声,坚决克服“重签约、轻落实”思想,强化项目跟进对接,狠抓项目落地实施,让每个企业都能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该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建设“天”字号工程,牢固树立“项目为重、项目第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按照项目“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工作思路,切实把项目建设摆在核心位置,强力推进。对于落地项目,进行“一对一”对接服务,切实保障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同时,实行月汇报、季调度的工作推进机制和现场办公、协调会、调度会制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瓶颈,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实现项目迁出和落地的成功对接,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确保项目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一个个招商项目的顺利落地,一家家开工企业的投产运行,让建平县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增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伴着强劲的鼓点,和着激昂的号角,建平县60万人民握指成拳,擎旗扬帆,正在用智慧和汗水谱写项目建设的华美乐章。

赵思艺 本报记者 张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