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调结构 促振兴

——2018年建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辽宁日报 2019年02月22日

本报记者 张 辉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平县小平房村。 建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建平县天成牧业肉驴养殖扶贫产业园。

赵思怡 摄

2018年,建平县全力以赴强基础、调结构、稳增长,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办实事、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到2018年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亿元,同比增长2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6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33元,同比增长8%。

稳增长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五个一工程”强力推进。坚持把“五个一”平台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完善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作用愈加明显。经济开发区家居产业园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的46家企业陆续投产,新型建材产业园、现代制造产业园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入驻,环保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初具规模,“一区五园”建设进展顺利,“2+N”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建立“项目管家”制度,对重点项目全程代办、优化服务。推动总投资6.6亿元的11个装备制造类项目相继入驻,计划投资4.5亿元的洪海保温材料项目一期已经投产,预计投资5亿元的鸿鑫保温材料项目签约落地,兴沃炭基复合肥、辽宁洛尼家具、中航黑水风力发电、康嘉杂粮加工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建、续建项目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

招商引资全面展开。采取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园(景)区干部常年抓、乡镇干部全力抓、业务部门主动抓等措施,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2018年推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7个,实际到位资金29亿元,利用外资1973万美元。

调结构 产业格局逐步优化

加速构建现代农业。全县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达到9.2万公顷,新增杂粮加工龙头企业5家,进一步接长了产业链条。新增节水滴灌3067公顷,粮食产量再次突破10亿公斤。建设农业示范园4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个,朱碌科(小米)、深井(草莓)等5个乡镇被评为“辽宁特产之乡”,建平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推动以牧原、温氏、正邦为代表的生猪养殖产业有序发展,建平县被确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省级验收。注册登记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06个,入股土地1万公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快整合铁精粉、膨润土等传统产业资源,积极推进慧营化工与中煤集团合资合作,鼓励支持唯科东明、永同昌等5户老企业对外合资合作,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围绕推动“五个一工程”和“飞地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家居、新型建材以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预计实现27亿元,增长7.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朱碌科杂粮批发市场投入使用,邮乐购、乐村淘等电商平台扩大布点,覆盖全县的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逐步完善。加快推进牛河梁、天秀山、燕长城等景区规划设计和提升改造,该县被授予“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小平房村被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强基础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设完善繁荣路、瑞兴街、河东街等22条、40余公里城区道路,中兴大桥、小平房大桥建成通车,牤牛河城区段得到初步治理,北山森林公园、南山公园和生态湿地公园初步建成并陆续开放,城区新增水面超过67公顷,新增公园绿地超过100公顷,种植乔、灌木135万株,安装路灯600基杆,“一环四横八纵”路网和“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基本形成。改造老旧小区5万余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536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奎德素、张家营子等乡镇建设公园绿地17处,全县小城镇面貌有所改善。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70公里、“一事一议”村内户外道路163公里,其中总长80.3公里的“大三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城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标兵,有序推进城区“5+1”管理模式。扎实开展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停车秩序等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66户、2300平方米,城区“脏乱差”问题持续改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7个、环境优美村(社区)50个,55个行政村专项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要求,取缔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13台,淘汰黄标车386辆,涉矿、涉林等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初步整治。设立各级河(段)长422名,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工程即将竣工。新修水平梯田500公顷,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50公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89公顷、历史遗留废弃矿坑治理14公顷。该县被评为“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受到表扬并获奖用地指标66.67公顷。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考评验收,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惠民生 幸福指数持续提高

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深入实施“五个全覆盖”扶贫举措,建设扶贫产业园90个,其中54个实现分红297.85万元。完成危房改造881户。修建扶贫路近80公里。发放教育扶贫资金1255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5万人次。健康扶贫兜底报销9600万元,惠及7900人次。认真开展脱贫攻坚 “百日行动”和“五个走遍”,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末的6.8%下降到目前的1%,贫困退出工作接受第三方评估和省直行业部门验收,贫困县摘帽工作顺利完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尽力而为、民生优先,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达到80%以上。发放各类就业资金3500万元,新增就业23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5%。教育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187名,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建设完善规范化乡镇卫生院10所,村级公立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

社会管理更加规范。强化公共安全管理,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打掉恶势力团伙3个、涉恶团伙1个,破获各类案件5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紧盯重点领域和高危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社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