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主导华沙中东会议 凸显“盟友”分歧

辽宁日报 2019年02月15日

美国与波兰共同主办的中东问题会议13日在华沙开幕,大约60个国家的外交部长等政府官员出席为期两天会议。

缺席国家与出席国家同样受人瞩目。没有与会的伊朗称会议是“华沙马戏”;德国和法国派出低级别官员。

分析人士认为,会议原本有意孤立伊朗,反而可能凸显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分歧。

议程“注水”

路透社报道,华沙会议议题包括伊朗问题、叙利亚和也门局势以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平进程。

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以及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女婿、白宫高级顾问贾里德·库什纳等美方官员出席会议。

除美国外,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是与会者中为数不多的国家领导人之一。按照路透社的说法,内塔尼亚胡与来自阿拉伯国家的高级别官员有机会在华沙合影,对寻求施压伊朗的美国意味着象征性的胜利。

美联社报道,会议原本只讨论伊朗问题;为谋求更多国家参与,主办方将议程扩大。从现有议程看,会议成果可能只是创建应对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等共同关切的“跟进工作组”。

一些中东地区主要利益攸关方没有与会。俄罗斯文传电讯社报道,俄外交部收到会议议程,决定不派代表出席。巴勒斯坦同样缺席,呼吁抵制会议。

伊批“马戏”

法新社报道,虽然美国和波兰有意降调,称会议主题是“寻求中东地区稳定”而没有点名伊朗,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会议期间毫不掩饰对伊朗的抨击,因此引发争议。

以总理办公室13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一条希伯来文贴文首先提到“对伊朗战争”一词,随即被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转发,称这是内塔尼亚胡和其他参加“华沙马戏”人士的“幻觉”。以总理办公室随后删除原“推特”和内塔尼亚胡的讲话视频,将“战争”一词改为“战斗”。

尽管没有出席会议,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和扎里夫13日在不同场合批评这次会议。

哈梅内伊说,华沙会议是美国应对伊朗失败的例证。鲁哈尼告诉俄罗斯塔斯社,“美国等大国的阴谋不会影响我国政策”。

扎里夫在德黑兰告诉媒体记者,相信华沙会议开幕便会“见光死”,大部分国家受到美国胁迫才与会。

欧洲“降级”

尽管会议在波兰举行,德国和法国没有派内阁级别官员与会,不少国家只派级别低于外长的官员出席。

法新社报道,欧洲大国中唯一与会的高级别官员是英国外交大臣亨特,但他强调打算关注结束也门危机。

除了以色列、敌视伊朗的阿拉伯国家和特朗普政府,“几乎所有国家”都支持维护2015年达成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一些分析师和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政府时期官员质疑华沙会议的意义,认为它可能暴露美国与盟友不团结。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中东项目高级顾问威廉·韦克斯勒告诉美联社,“会议的理想成果是显现伊朗的孤立以及美国的欧洲与中东盟友的团结”;然而,欧洲国家再次显现与美国政府的分歧,“如果到最后看似美国受到伙伴们孤立,会议就不如预想得那般成功”。

海洋 据新华社专特稿

相关

哈梅内伊重申美国不值得信赖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3日表示,不可能通过与美国对话的方式解决两国间现存问题。

哈梅内伊当天在其个人网站上发表声明说:“现存的(伊美双边)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找不到解决办法。与美国对话不会有成果,只会给伊朗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

哈梅内伊重申,伊朗认为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具有欺骗性,不值得信赖。

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本月6日曾表示,若美国“忏悔并改正”过去的反伊朗政策,伊朗愿意修复伊美关系。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将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则解除对伊制裁。2018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逐步重启对伊制裁。美国还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后者重启对伊制裁。

新华社德黑兰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