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票标准之争 莫忘制度初衷

辽宁日报 2019年02月15日

张 健

近日,关于儿童免票的标准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春运期间,又有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火车票时因孩子“年纪小、个子高”而头疼。

儿童票标准如何确定,近年来多次引发争议,包括众多家长在内的很多人认为以年龄作为标准更为合理。曾在2018年全国两会就儿童优惠票标准提出建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何建华向记者表示,应该以年龄代替身高作为儿童票标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现在孩子长得越来越高了。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从1992年到2002年,全国6岁的城市男性儿童平均身高增加了4.9厘米,而到2012年又增加了3.7厘米,达到1.2米,12岁儿童平均身高已超过1.5米。

若以年龄代替身高为标准,可能也会带来一些现实问题。以身高为标准简单易行,是否需要买票一看红线就一目了然;如以年龄为标准,学龄前儿童大都没有办理身份证件,要求家长随身携带户口簿也不现实,而且要保证验票进站、进入景区的正常通行效率,显然要加大社会和企业的成本。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不能忽略制订儿童优惠票的制度初衷,坚持优先考虑儿童的社会福利。比如继续沿用身高标准,只要这个标准能够适时调整,而不是长期滞后。或者可以执行身高与年龄兼顾的“双轨制”购票标准。譬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等景区近年来不仅继续执行身高标准,同时还考虑到了儿童身高日益“走高”的趋势,规定可以通过提前预约提供有效证明方式,向6岁以内儿童提供免票优惠。

应该看到,法律调整更具有根本性。我们希望儿童票争议能由法律一锤定音,以身高为准也好,以年龄为准也罢,最关键的还是面对发展的时代现实,把儿童权益保护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