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新的“春节返乡体”

辽宁日报 2019年02月15日

高 爽

年前,我曾经小踩了一把火爆网络的短片《啥是佩奇》。之所以只是小踩,因为作为一部电影的前期宣传片,在影片没有上映之前,我不愿背上抹黑它的嫌疑。但对片子里一片萧索的乡村描述,还是感到不舒服的,尤其是联想到前几年春节期间遍及网络的返乡日记之类的文章,更是心存警惕,难道新一拨“春节返乡体”又要卷土重来了?

所谓“春节返乡体”,大约始于三四年前,以“上海女孩因一顿饭逃离江西农村男友家”最为有名,这篇后来证实为杜撰的文章,带动了无数自媒体人通过丑化乡村来博眼球的冲动。晒返乡前后对比照片,城市人的时尚范儿一回到乡村就土得掉渣;城里的媳妇回到乡下的婆家吃不好、睡不好,各种不适应;各种让人看不惯的旧习俗……充分发挥了网文夸张嘲讽之能事。

所以,这一个春节里,我很关注以春节返乡为主题的文章。有一个发现:今年这类文章仍有不少,但以吐槽和丑化为主要内容的并不多,大多数文章里讲述自己农村过年的经历往往是充满了新奇和乐趣的。即使是讨论那些农村旧习俗的,也显得冷静客观了很多。以今年春节大家比较关注的一篇文章《山东“男孩”携妻回村过年记》为例,文章作者王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应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山东媳妇吃饭不让上桌”等说法,“现在各家都是邀请女儿、媳妇一同入座,男人们喝酒,女人们也能吃饭一起聊天。操持饭菜的母亲会在忙完后一起入席。”“作为山东人,我觉得很多此前在网上看到的所谓山东习俗都有夸张的成分,是一种误传,导致了外界对我们的误解。回到家后,妻子除了大年初一早起拜年、饮食和语言方面不太适应,其他并没有什么问题。”文章的留言区里,大多数网友也都是支持王严的。

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变化。之前的“返乡体”中,农村和城市是有高低之分的,城市是先进的、时尚的,乡村是落后的、土里土气的,俯视的视角和轻视的态度充斥其中。而今年的返乡文章,虽然也在写乡村生活与城市的不同,但语气变得友善温存了,高高在上的视角也少了,对很多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叙述,也好奇多于轻视。

乡村生活和城市确有不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是存在的,精神生活和审美上的差异也是有的。从几年前只关注差距到现在理性地分析差异,返乡文章的变化,一方面肯定是来自于农村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与面貌的改变,慨叹和审丑的文章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人们对乡村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如何看待乡村,是一个时代命题,当然不能把传统农村的贫困、闭塞当成对田园牧歌的虚幻想象,选择性地忽略农村居民渴望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但同时,我们也不需要一个与城市一模一样的乡村,更希望在碧水青山与绿树掩映的村庄里寄托乡愁,延续文化传统。

由衷地希望更多的返乡文章不只是现象的记录,也有更多的思考,助力乡村的发展与进步,成就它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