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结对帮扶机制让选派干部干劲更足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31日

本报记者 王云峰

在到盘锦市大洼区东风镇马家村任“第一书记”之前,遇守航是盘锦市工商联办公室主任。来到马家村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就成了村民眼里和蔼可亲的“村里人”。

“来到马家村任职之后,我利用两周时间,先后走访了6个自然屯86户村民,对村里的情况有了最为真实的掌握和了解。”1月26日,遇守航对记者说,“针对村民的实际需要,我在派出单位帮助下,推动盘锦餐饮行业商会与马家村建立直购联系,并与胡家河蟹交易市场及电商合作,全面减少河蟹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我做的事,群众都看在眼里,对我越来越信任。他们现在都喜欢与我谈生活、论发展。”

遇守航工作的底气和干劲来自大洼区委组织部建立的派出单位与选派干部任职镇村结对帮扶机制。

原来,大洼区在选派干部时,先对各镇村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等进行了调查摸底。据此,挑选选派人员,把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协调能力强的优秀科级党员干部选派到镇村任“第一书记”。在此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派出单位与选派干部任职镇村结对帮扶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各帮扶单位发挥部门优势,在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通过单位联建、支部联建、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所联建镇村解决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

区委组织部还建立了各镇街每月轮流承办党建工作会商会议制度,每次由承办的镇街提前梳理出本镇街及其他镇街在推进基层党建、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个性、共性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会商会议上,对收集的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共商对策,“第一书记”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提出处理意见,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第一书记”协调派出单位共同解决,并每月形成协调解决问题通报,明确共性问题解决办法。同时,充分利用驻乡村干部管理软件中的“微信”功能,在分享工作心得、交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派出干部所在单位的资源和优势,着力解决镇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与此同时,各驻镇村干部充分发挥人脉广、视野宽等优势,以强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为落脚点,坚持因村施策,一手抓外部借力,一手抓内部挖潜,有效拓宽了村级经济发展渠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立镇杨家村“第一书记”李宝龙充分发挥多年招商引资时建立的人脉资源优势,瞄准京津冀产业转移,围绕食品加工、高分子材料、机械加工等产业,积极帮助新立镇小微企业创业园招商引资,引进盘锦哈喽鲜仔酒业有限公司年产3500吨精酿啤酒等4个项目,年可实现税收120万元以上。

市水利局派出干部、榆树街道“第一书记”赵宝海充分发挥自己在水利设施方面的专长。担任“第一书记”后,他先到各村、社区及水利服务站等细致了解当地情况,并第一时间把了解到的街道情况、发展方向、项目可行性等向盘锦市水利局领导汇报,并协同市局领导带领设计部门同志与榆树街道领导、相关负责同志及驻街道、村“第一书记”研究制定了榆树街道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规划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及补齐水利发展短板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计划三年共实施六大类15个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

“最先实施3个项目,郑家社区红卫桥重建,投资54万元;每日水库北排水闸重建,投资170万元;榆树西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00万元。现初步设计已经完成,正走报批手续。”赵宝海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