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的“七里地”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30日

高 爽

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今年也加入了拍摄贺岁短片的行列——微电影《七里地》。

不到9分钟的短片,讲述了70多年间一家三代人离家、回家的故事:1947年春节前,少年曹瑞昌和母亲、妹妹远离故乡闯关东,跋涉过齐腰深的大雪,终于找到了落脚地。一处破败的房子就是他们的新家,少年笑着在房门上贴起了福字。1983年春节前,曹瑞昌驾着马车送出国留学的儿子离开故乡,临别时,他交给儿子一幅福字,对他说:“福在哪儿,家在哪儿。”2019年春节前,同样是冰天雪地的东北,曹瑞昌的孙女回来了。女孩亲手写下“福”字,贴在了老家的门上……

关于春节的文艺叙事,亲情、团圆、乡愁始终是最常见的主题,也一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看得多了,还是会审美疲劳,我已经很怕看那些一上来就想把人弄哭的作品了。所以很佩服许鞍华,《七里地》仍然延续了她沉静隽永的风格。三代人闯关东、闯世界、寻找回来的路,一定是一段无比艰难的旅程,可是电影里没有曹瑞昌老人的老泪纵横,也没有年轻的女孩在雪地里的狂奔、呐喊,不同时期的三个故事最后都定格在一张福字上,所有的情绪也含在这一张大红纸上。这种克制反倒调动出我的感动。唯一遗憾的一点,饰演男主角的金士杰的口音如果有更多的东北味儿就更好了,“乡音未改鬓毛衰”,会更动人。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追思与寻根的节日,或者说,从春节文化的起源来看,追忆祖先的意味更浓一些,所谓“慎终追远”。《七里地》把常见的家庭团聚和亲情的主题,放大为一个家族的情感绵延,写出了一个寻根的故事,可能越是离家在外的人,对这样的故事越会有感慨。生于辽宁鞍山的许鞍华之所以把这部作品放在东北,可能也有这个情结在,不知道这位72岁的导演走遍了世界各地之后,是否会经常想起她的故乡?

像很多贺岁短片一样,《七里地》也有着商业营销的目的,是为支付宝的“新年集五福”活动打造的,但它实现了商业主题与文化主题的高度契合,用一段关于“福”的故事串联起三代人跨越70年的乡愁情结。“福”字,代表的是中国特有的福文化,它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每年春节贴福字,我们都会在嘴上或者心里念上一句“福到了”。

许鞍华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福’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很想通过这个短片把中国人对传统‘福’文化的坚守传播出去,去影响更多的人。”这种坚守,用一句我们现在更常说的话,那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短片结束时,小女孩的话外音很值得回味:“七里地是一条路,连接着我的家和远方,在这条路上,我们三代人来来回回,走了70年,70年中,这片土地发生了很多大事小事,但‘福’一直是我们心中不变的信仰。”

离家是为了寻找幸福,回家是为了寻找幸福的心灵家园,不知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年复一年地走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一定都有这样一条“七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