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村里来了“第一书记”讲师团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刘其威

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案件监督管理室

纪检监察员

派驻辽阳灯塔市

大河南镇前二台子村

任“第一书记”

刘其威(左)为孩子们介绍寒假期间的活动安排。

采访当天正赶上“第一书记”讲师团首场开讲,两个半小时的课程,没有一名党员、村民中途离场,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讲。首场活动得到认可,“第一书记”们非常开心,还专门邀请记者(左四)合影。刘其威(右三)告诉记者,为了打好开讲“第一炮”,他们没少下功夫。他们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准备选题和资料,还逐个试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村民需要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刘其威十分关注村里的留守儿童。照片中的女孩8岁了,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外打工的父母只有过年才能回家陪孩子几天。她一直希望有个洋娃娃,妈妈不在的时候陪着自己。走访当天傍晚,刘其威将新买的洋娃娃送到小女孩手中,叮嘱她假期除了做好作业外,还要多读书、读好书。

韩士男(左)今年65岁了,经营着村里唯一一家大米加工厂。家人多次劝他别干了,也赚不了几个钱。但韩士男为了给村里的大米找销路,坚持要干下去,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可惜效果并不理想。刘其威被韩士男的坚持所打动,决心跟他一起把厂子干好。采访当天,刘其威为韩士男带去两个好消息:一是帮厂子订购出去一批大米;二是找人帮厂子重新设计了包装袋。

年 话

先从加强党建着手

我生在农村,农村对我来说很熟悉、很亲切,但我对农村工作很陌生。驻村之前,我心里一直在打鼓,生怕自己干不好。一直给自己鼓劲儿,告诉自己:既然决定来了,就一定要尽心竭力办实事、解难题。

我们村是农业村,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为生,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我到村任职后,经过多方走访,基本掌握了村里的情况,同时也了解了村民的诉求。我思考后决定先从加强党建着手,用开展多样的活动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为前二台子村这池水注入活力。

这半年多来,我们组织党员学雷锋、看农业项目、栽花植树、清理垃圾,邀请农业专家、党校教授、心理咨询师来村授课,还通过党员和妇女代表组织村里的秧歌队、广场舞队、太极剑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多数村民联系起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工作做多了有时候也挺累的,但我的心里是暖暖和和的。

每当看到村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听到村里老人朴实的话语,想到村里年轻人远赴他乡打拼的背影,我就愈加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我会继续全身心扎根在农村,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1月10日上午9时,灯塔市大河南镇前二台子村迎来一支特殊的讲师团,讲师团由8名省市下派大河南镇的“第一书记”组成。成立“第一书记”讲师团的想法是前二台子村“第一书记”刘其威提出的。刘其威认为:“党风正,村风自然正;正气足,民风自然向善向上。村一级党建工作抓好了,村干部责任心上来了,扶贫工作就好做了一大半。”

利用智力资源

成立“第一书记”讲师团是前二台子村“第一书记”刘其威出的点子,也是他负责统筹策划的。

刘其威在自己的驻村记事本上这样写道:“党风正,村风自然正;正气足,民风自然向善向上。村一级党建工作抓好了,村干部责任心上来了,扶贫工作就好做了一大半。”通过走访党员、与支委一班人交流、谈心,统一了思想认识。刘其威意识到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堡垒至关重要。为此,到村后他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支部建设上。

刘其威说,为了强化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他想到充分利用“第一书记”的智力资源,丰富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趁着农闲时节,利用主题党日轮流开讲,举办“第一书记”讲师团活动。说干就干,刘其威把成立讲师团的想法,跟镇里领导和其他驻村书记沟通商议后,大家一致表态觉得可行。

为把“第一书记”讲师团这个品牌打造好、发展好、见成效,镇党委就讲师团的备课、试讲、授课、效果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古树子村“第一书记”刘革讲《平安乡村建设》,全家洼子村蔡洪成讲《日常保健与健康生活》,五里台村宋立本讲《家庭及邻里沟通技巧》,大堡村刘湛滨讲《党的不忘初心和农村发展》,音得牛录村王崇德讲《粮食的种植和市场》,前二台子村刘其威讲《乡村振兴和大家的奋斗息息相关》,他们希望通过讲党课让农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让农村党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让农村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

免费开办“国学班”

完善党建工作的同时,刘其威格外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在他看来,“党建”“村建”必须同时抓。采访当天,刘其威的日程满档,上完党课,再赶到村小学,“眼瞅就要放寒假了,我给村里的孩子们安排了国学课,得去学校统计下人数……”

刘其威说,驻村期间,他发现每逢假期,留守儿童面临学校老师管不到、家长无暇管的境况。农村孩子的假期生活十分单调,如何给他们一段平安、快乐、充实的假期生活?刘其威探索了一个新路子。

一进校园,正赶上课间休息,孩子们大老远喊着:“刘老师好”,冲着刘其威跑过来,抱着他的腰,争先恐后地问:“刘老师这个假期带我们学什么呀?”“放假带我们去哪儿玩呀?”

从去年暑期开始,前二台子村为孩子们开办了免费国学班,利用假期实践,组织孩子们学习,教孩子们诵读经典,学习书法,多渠道征集图书,建起了儿童图书室。刘其威还请来灯塔市的英语老师,给孩子们免费教英语。

“不仅让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更充实,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新窗,孩子们变得敢表达,更加开朗自信了。”刘其威说。

前二台子小学校长姚忠生坦言:“刘书记时常到学校摸底,关注教育。去年夏天,他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中国医科大学,让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向往大学生活的种子。今年元旦前夕,他还组织村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起搞迎新年晚会。孩子们打心底里喜欢这位城里来的刘老师,村民也是打心底里感谢刘书记。”

心里的记挂

临近春节,刘其威心里记挂着村里唯一一家大米收购加工厂的大米销路问题。

采访当天中午12时许,刘其威和记者匆匆吃了午饭便一起赶到工厂。“韩大爷,我又帮您销出去2500公斤大米,收货地址发到您手机上了,记得安排人送货。”

65岁的韩士男是地地道道的前二台子村人,为了帮村民卖大米,他多年勉强经营着这家工厂。韩士男说,“刘书记来后,主动了解工厂的难处,开动脑筋找出路。我们这里祖祖辈辈种水稻,水稻收益是重要收入之一。目前村里一年水稻产量大约在110万公斤,因为缺乏品牌意识,也不懂得营销,所以价格和销路一直是头疼的大问题。自从刘书记来了,先是找人重新设计包装袋,又联系大企业采购,还通过互联网卖大米,前前后后已经卖出去十几万公斤的大米了。”

刘其威心里明白,帮助老百姓把辛苦劳动所得的粮食作物变现,比捐款捐物的救济更能激发老百姓战胜贫困的动力,有了持续“造血”能力,才能真正脱贫致富。

驻村后,刘其威帮助村里申请注册成立了“家家富农业合作社”,流转了约33公顷水田种植辽星系列水稻,今年还将种植高品质水稻。2019年,前二台子村将从稻田养蟹、养鸭、乡村采摘、垂钓园、农家院等方面拓展致富新路。

新的一年,刘其威有三个愿望。一是为村里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继续壮大村合作社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三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子更美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