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思想工作可是我的强项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孟鑫

锦州北镇市广播电视台行政部主任

派驻锦州北镇市青堆子镇六屯村任“第一书记”

春节前,孟鑫(左二)到贫困户家走访。

临近春节,村里到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

因为孟鑫的努力,六屯村的村容村貌有了不小的改变。很多村民都说,这个年,要漂漂亮亮地过!

为了修建文化广场,孟鑫说自己快跑断腿了。如今看着宽敞的广场,孟鑫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现在,就等着过年在这儿看村民精彩的演出了。

因为小儿麻痹,夏岩一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孟鑫时常去他家里坐坐,解决些困难。年前的慰问也没少了他家。在夏岩一家人心里,孟鑫不只是“第一书记”,也是他们的亲人。

年 话

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其实当初来到六屯村,我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直到真正地踏上这片土地,是村民们的淳朴和热情打消了我的顾虑。这里的人率真、勤劳、真诚友善,是最可爱的一群人。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来到六屯村做“第一书记”这几个月,我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帮助六屯村村民更好地致富。

2019年,我希望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够增长的更快,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加大与外界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还要努力解决村民增收和生活问题,引导村民发展附加值高的种养殖业,积极联系推介村民到效益好的企业务工或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等。当然,也要继续加大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村里的广场也要充分利用和美化。

在我看来,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完成不了的梦想,我和村干部们尽管做出了些成绩,但不能沾沾自喜,前行的脚步更不能停下来。

振兴乡村是一条很长的路,这只是个开始。每当看到村民热烈和期望的眼神,都让我的心中充满无悔的豪情,我也许在这里只是匆匆的过客,但我依旧希望能够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能力,为六屯村村民打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和人生,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段壮丽的篇章。

锦州北镇市青堆子镇六屯村的广场上,孟鑫正苦口婆心地对一名村民做着思想工作。村里的边沟挖到这名村民家门口就过不去了,因为他觉得妨碍了自家做生意。孟鑫耐心解释,直到村民脸上露出笑容。自从来到六屯村做“第一书记”,孟鑫已经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次“说客”,他打趣地说,这还多亏了自己做过编辑、记者、主持人,宣传发动群众可是他的强项。

来之不易的7万元

多才多艺的孟鑫没来六屯村之前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没啥经验,脑瓜空白,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孟鑫这样形容自己刚到村里时的感受。同样是派驻到青堆子镇的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卜名辉是孟鑫的好友,孟鑫刚来那几天,卜名辉天天给他打电话,镇领导和派出单位领导都十分关心孟鑫驻村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都不放心我!我当时就下决心,得干好,别丢脸!”孟鑫说。

六屯村有695户2670人,低保户64户,全村耕地约533公顷,人均不到0.2公顷。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水稻、玉米和棚菜。孟鑫来了后,发现这里的生产大多靠单打独斗,与新农村建设极不相称,“我跟村里的干部商量,要不咱弄个经济合作社吧!”

说干就干,村里划出33公顷水田作为实验基地,成立了北镇市忠字塔水稻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接下来就是挨家挨户推广,一开始没有村民愿意参加,大热的天,孟鑫和其他干部一趟趟地走,一次次地做村民的工作,而且村干部带头加入,终于吸引了许多村民入社。

也算是争气,尽管2018年遇到旱情,但合作社种植的水稻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取得“开门红”。孟鑫说,他计划吸纳更多村民参与,力争达到67公顷,并尝试种植优质高产水稻,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在孟鑫的计划中,2020年,六屯村的闲散土地能够全部纳入合作社集中耕种,统一管理。他说:“必须让村民得到实惠、享受利益,体验到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样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有巨大帮助。”

送村民参加学习班

春节临近,村里的贫困户让孟鑫很是惦记。记者到六屯村采访当天,正好赶上孟鑫去贫困户家走访慰问,在村干部和共建单位锦州银行沟帮子支行领导的陪同下,一起把大米、白面、豆油等慰问品发到了村民手里。

不久前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老党员张荣文,拉着孟鑫的手不放,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孟鑫有些不好意思。出了张荣文的家门,孟鑫对记者说出几句心里话:“脱贫攻坚这事真的是一场硬仗,我刚来的时候就把扶贫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看。村里贫困户又排查一遍!我始终觉得,心系疾苦、解决民生才是驻村干部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村民伊贵财自身残疾,还有一个智障的女儿,生活十分艰难,完全靠低保补贴和社会救助维持生计,孟鑫一直特别关注伊贵财一家。慰问当天,也去了伊贵财家,孟鑫细致询问了伊贵财过年的准备,然后才放下心来。他说:“村里现在有64户低保户,我和村干部们想了不少办法帮助他们脱贫。”孟鑫的新年愿望里有一项就是希望2019年可以帮助更多低保户脱贫。

采访期间,村委会不断有年轻村民来访。孟鑫说,他们都是准备参加培训的。不久前,北镇市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青堆子镇举行了开班仪式。六屯村有10名村民报名参加了学习班。

“这个学习班其实是青堆子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卜名辉倡导的,目的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农民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依靠科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孟鑫说,得知培训班即将开班,他就和村干部号召年轻村民赶紧报名。

“这个学习班将围绕农村经济、大棚种植管理、水稻种植与管理、畜牧养殖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一般都是利用农闲时进行授课,还免费发放教材和学习用品,学制3年,实行注册入学,享受全日制中职学生待遇,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后,还会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孟鑫说。

六屯村现在面临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的困境,一些村民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很多剩余劳动力也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有一技之长的人太少了。孟鑫说,“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班,能够提高村民的素质,打造一批专业人才,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六屯村美起来了

孟鑫认为,乡村应该是个美丽的地方,但六屯村一度十分不美。

个别村民垃圾到处堆放,个别村路路段凹凸不平,“但许多村民却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孟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六屯村的不少干部至今都记得陪着孟鑫一趟趟地去镇里找领导协调,最后,终于“磨”来6万块钱用作环境整治。

近100名村民参与了六屯村马路边沟两侧的清理整治,这仅仅是个开始。之后,孟鑫响应镇里号召,带领村民全面完成了村屯道路、绿化美化、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建设任务。还组织修建了文化广场,搞好垃圾处理,推进了“厕所革命”,又安装了100盏路灯。

走在村里,孟鑫不停地给记者指这儿指那儿,“这里夏天时会郁郁葱葱,那边秋天时会果实累累”。田间,孟鑫组织修建的三眼深井正安安静静地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几个孩子嬉笑打闹着从井边跑过。

新的一年,孟鑫还有更多的美丽愿望:“我希望继续争取社会帮助,投入资金,增加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的路再修一修,文化广场再装一些健身器材、娱乐设备,再整修整修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