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不懂“地蛋”是啥,到成了“自家孩子”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王兆宝

大连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二处

主任科员

派驻大连庄河市大郑镇

任镇第一副书记、

葛炉村“第一书记”

唐文池(左)是困难户,王兆宝每次进村路过他家,都会进门看看,帮他家出了不少致富的点子。

村民丛淑娟(右)是一名留守妇女,没有技术也没啥文化,除了做家里的农活外,只养了一头过年杀的年猪,家庭收入全靠常年在外打工的丈夫。从去年开始,丛淑娟跟村里其他留守妇女一起参与养年猪项目。2019年元旦前夕,丛淑娟多养的两头猪都卖出去了。采访当天,王兆宝和村干部一同来到丛淑娟家,将养猪的收益钱交到了她手上。丛淑娟数着自己赚的钱,心里乐开了花。她开心地说:“在家里干活也能赚到钱,多亏了我们的‘靠谱’书记。”

郝贵宽(左)是村里的低保户。郝家五口人中有四个大人身患残疾,其中老伴和女儿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万幸的是郝贵宽的小外孙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现在上小学四年级。王兆宝通过社会公益组织为孩子争取到每年1000元的助学基金,这让郝贵宽一家减轻了不少负担。快过年了,王兆宝给孩子买了双新鞋。郝贵宽拉着王兆宝的手,一声声地道谢:“村里扶贫捐赠的米、面、油,平日里没少往我们家送。秋天帮我们家卖苹果,还卖出去几十只土鸡。我不会说啥,就是感谢书记对家里的帮助。”

女儿写给王兆宝的卡片,他一直放在身边。

年 话

做“农民的好儿子”

记得召开动员大会的前一天晚上,我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大连市拟选派一批干部到乡村工作三年,服务基层、战斗一线,带动发展、共步小康。”这条消息让我彻夜难眠。这不正是我想实现的抱负吗?我努力工作、加强学习,不就是想干点儿实事吗?我要报名,我要去农村。那天晚上,我下了决心。

带着初心,来到驻地。每天奔走在镇、村、屯里,每日思考着党建、服务、发展、振兴,每刻在努力团结、融入、创新、改变。时光飞逝,转眼来到葛炉村九个月了,我感觉自己已经深深融入农村,和乡亲们成了一家人。

回首走过的路,其实挺累的。但是每当看到镇、村发生的变化,看到乡亲们的期盼,看到领导和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帮助支持,我便觉得有奔头、有干劲。

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开始。这条乡村振兴的路,我刚启程,接下来的困难可能远比想象的多。为了实现振兴梦,我啥都不怕。

未来,我要努力改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意识,接地气、聚人气,真诚待人、踏实做事,做“农民的好儿子”,让乡亲们成为新时代里最“洋气”的农民,过上向往的新生活。

从刚驻村时听不懂当地方言,到仅仅半年时间,便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家孩子”,大连庄河市大郑镇葛炉村“第一书记”王兆宝驻村以来,帮村里新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带动村里主要劳动力妇女和65岁以上老人搞家庭养殖。春节将至,王兆宝又多了一份“兼职”,变身推销员、快递员,在直播平台上当主播,帮老百姓卖年货,干得红红火火。

一句“地蛋”引来卖猪经

1月11日上午,记者跟随王兆宝前往葛炉村。路上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大爷,放心吧,今晚10点前我就把现杀的年猪送到您家里。”王兆宝撂下电话跟记者说,“快过年了,我正帮村里的老百姓卖年猪呢,已经卖掉70多头了。”

提起卖年猪的想法,王兆宝说,去年4月驻村后通过摸底调研走访,他发现这个不靠山不靠海的村子,主要劳动力是65岁以上的老人和留守妇女,村民家里都是自留地和牲畜圈。

第一次召开村民会时,村民的几句话让王兆宝颇为尴尬。村民说:“王书记,你想咋带领俺们马上致富呀?”“咱们家家户户都养猪,喂的全是自家种的玉米、地蛋,猪长得特别好。”不知道“地蛋”为何物的王兆宝问:“给猪喂鸡蛋?”此语引来一阵哄堂大笑。其实,当地方言里“地蛋”就是土豆,听不懂方言的王兆宝没少闹笑话。

不过,笑归笑,王兆宝把村民的话都记在了心里。他琢磨着,“我们就养生态年猪,搞订单养殖,电商直销,吸引城里人来买摸得着、看得见、货真价实的生态猪。”

直播平台当主播

“这两天我们将今年养猪的收益款陆续送到村民家中。”一进村口,王兆宝先进了丛淑娟的家。接过养猪收益款,丛淑娟开心得合不拢嘴。她说:“这位城里来的好书记,一点儿没官架子,跟咱们自家人一样。今年多亏了他,咱家额外挣了好几千块钱。往年只养一头猪,过年就杀了。现在书记鼓励我们养猪,年底主动帮我们找销路。”

在王兆宝看来,村民缺乏品牌意识,家里有好东西可就是卖不上好价格。驻村后,王兆宝把村里已呈“沉睡”状态的大连聚祥果菜专业合作社重新操办起来,又申办了大连聚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果蔬和生态黑猪“打包”,按照会员制销售,还确定了“订有机蔬菜送生态年猪”的销售思路。

完善党支部、洽商企业、组建团队、注册商标、设计LOGO、开通微信公众号、拍摄抖音视频、开发网上商城、寻找销售渠道、动员入社养猪、选购优良猪崽、谈判价格、买疫苗做防疫、定制二维码猪耳标、分发猪崽、监督指导猪圈管理,等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展开并且很快上了轨道。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村的有机黄瓜,掰开后,像胶水似的还能粘在一起,这说明黄瓜中的果胶含量那是相当丰富了。”“正宗农户饲养生态猪,它们不吃饲料,只吃地瓜、地蛋,瞧,个个体魄健壮。”王兆宝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他驻村以来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宣传葛炉村农副产品的视频。

在葛炉村龙头企业田祖生态庄园里,王兆宝随手录了一段村民采摘西红柿的视频,并传上了网。“我觉得一定要抓住互联网这股东风。我们的视频点击量、公众号阅读量有时能达到上千、上万条。”王兆宝自信满满地说,“我们还推出了合作社会员制,会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多个渠道查看养殖情况,也可随时到村里游玩,品尝农家饭菜,体验采摘乐趣。”

目前,葛炉村通过打造“聚祥”农副产品品牌初步打开了市场: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养殖生态年猪,帮助村民销售2万余公斤蔬菜、1.5万余公斤苹果、500多只土鸡、3000枚笨鸡蛋和近千瓶手工冰糖罐头……从葛炉村出发奔向城里的产品,总销售额已达50余万元。

为了发展春节经济,王兆宝策划了“庄河唐府团年节”活动。“现在城里人喜欢到农村过大年,享受农村独有的舌尖美味,感受传统年味儿。我们希望邀请城里人到农村来过年、买年货、体验民俗。”王兆宝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基层“第一书记”,王兆宝认为,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就是带动全村、全镇产业兴旺。他说:“新一年我的计划是,积极开发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和乡村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吸引城市目光,留住人、留住消费,让城市先进的思想、优越的物质条件、文明的素质走进来,让农村淳朴的民风、传统的文化、放心的农副产品走出去!”

对家人有愧却无悔

驻村前,王兆宝在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工作。驻村期间,在大连上学的女儿生病了,不巧村里的小猪崽儿也病了,他愧疚地对妻子说:“猪崽儿离不开我,拜托你好好照顾女儿……”

作为“第一书记”,王兆宝是优秀的。可作为儿子、父亲和丈夫,他说自己甚至连及格都算不上。父母年纪大了,他不能在身旁照顾。母亲埋怨他心里只有工作,身体不好的父亲时常为他牵肠挂肚;两个女儿还小,十分需要爸爸的陪伴,他曾说会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可现在连和孩子见面都是难事;妻子在工作中很优秀,可是为了支持他扎根乡村的想法,只能放弃一次次机会,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

王兆宝说,他对不住家里人。可是,他更放不下葛炉村的乡亲们。大伙儿那么信任他,把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不能让这些纯朴的乡亲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