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等着“牟二哥”来写“福”字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牟国立

中共朝阳市委

机关保卫科科长

派驻朝阳北票市

大板镇黄土坎村

任“第一书记”

每年春节,牟国立(右二)都会给村里各家各户写福字,这仿佛成了黄土坎村的一个固定“节目”。

寒冬腊月,黄土坎村的路上结满了冰,牟国立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冰面上。

村民杜全友家的炕头上,有一张老房子的照片:土坯和石块垒的墙体斑斑驳驳,歪歪斜斜的木质门窗绷着塑料布。杜全友说,住老房子那些年,他整天担惊受怕,觉得房子随时会塌。2018年10月,40多户危房改造入住,从此黄土坎村的土坯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村民们做饭不再用秸秆,取而代之的是电磁炉、电炒锅、液化气,水泥道路不仅村村通,还实现了村组通,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文化墙、体育健身器材……

牟国立每次来到杜全友家都不会忘记带点米面油啥的,还会跟杜全友一起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聊聊闲嗑,给老人平日稍显寂寞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气。每次离开,杜全友都会依依不舍地把牟书记送到村口。

年 话

决不干拍脑门的事情

2019年,黄土坎村要再上几个新台阶。

首先是党建工作。党的阵地应该发展到全村的沟沟岔岔里,不管是扶贫还是致富奔小康,党员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是已有的几个产业项目。和鑫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要实现正规化、专业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人员规模从10人扩大到30人,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同时也要跟客户谈判,提高工厂的利润率,工资要从每人每天8块钱涨到45元。15栋食用菌大棚里要用高附加值的羊肚菌取代现有的花菇和平菇,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三是发展新的产业项目。我们的原则是稳扎稳打,搞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给村民带来收益,我和村干部绝不干拍脑门的事情。

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份活干,让每个因病致贫、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都有收入,争取不让一户脱贫的人家再度返贫,到2020年共同奔小康就是我们黄土坎村的目标。

“牟二哥回来啦!啥时到的,咋不先到俺家坐坐?”“牟二哥,下周俺家杀猪,你得来喝一口啊!”“中!我肯定去你家,咱还得把今年的事唠扯唠扯!”1月9日上午,朝阳北票市大板镇黄土坎村的空气冷冽,但又阳光明媚,这位“牟二哥”名叫牟国立,是黄土坎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从“牟书记”到“牟二哥”

从黄土坎村村委会通往村民组的道路虽说去年刚刚修好,但结冰后又变得坑坑包包。车子行进颇为困难,司机脸色犯难,记者和牟国立“知趣”地下了车。牟国立边走边说:“不远了,爬上前面那座小土坡就到了。”走了一会儿,几座新建的平顶水泥砖房出现在眼前,那是这天牟国立要走访的第一家——杜全友家。

说起“牟二哥”这个称谓,牟国立颇为感慨和自豪,他说:“可别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称呼,是我用了三年的真心真意换来的乡亲们的信任啊!”以前,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村民,对牟国立这个市委机关下来的“大干部”都敬畏有加,只叫他“牟书记”。过去他进村,大伙儿都说“您来啦牟书记”;现在他进村,听到的都是“回来啦牟二哥”。几个字的差别,凝结的是牟国立的努力。

牟国立今年60岁,是朝阳市委机关保卫科科长,2019年年底就要退休了。牟国立在黄土坎村驻村已经4年多了。杜全友说,他都记不清楚牟国立到他家来了多少回,只记得不管是村里盖房、修路这样的大事,还是他这个老汉头疼脑热的小事,牟国立总会忙前忙后,从来不喊累。

说起给黄土坎村各村民组修路的事,牟国立觉得自己还真是硬碰硬地干了点实事。那是2017年夏秋交替的时节,黄土坎村的于龙沟、时运沟、里东沟和外东沟分别修上了水泥路,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是牟国立徒步查看后发现存在遇到河套就断头的情况,说是村组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贯通。牟国立十分着急,跑到市里协调,一次不成就两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北票市给黄土坎村解决了修路资金,2017年10月底之前,断头路全部接上了头,村组水泥路终于全面贯通了。

苦练毛笔字

到贫困户王明家走访时,牟国立带了一大沓红纸和笔墨,走到大院门口,他伸手熟练地打开了铁门里的门闩,在两只小土狗欢快的吠叫声中,牟国立和记者一起走进了屋子。

王明今年84岁,腿脚不好。走访这天,王明家里碰巧来了几位串门的亲戚。看见牟国立带的东西,大伙儿都很兴奋,因为“牟书记来送‘福’字了”。牟国立告诉记者,其实他并不擅长书法,毛笔字就只会写“福”字。为什么呢?还真有段故事——

2014年9月,刚刚到黄土坎村驻村的牟国立两眼一抹黑。黄土坎村总面积2200多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只有200公顷,人均只有2.5亩地,林地(包括草地)面积1800公顷,因为地处白石水库南岸,属国家二级水资源保护地,很多发展项目受到限制,加之坡地多、分散、贫瘠,老百姓靠天吃饭,多数外出打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2014年底人均收入仅3200元左右,产业项目几乎为零。全村510户14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5户354人之多,一个外地来的干部想在短时间内打开扶贫工作的局面,很难。为了能在2015年春节前给贫困百姓送点什么,让大伙儿高高兴兴过春节,牟国立有个小小的策划。他提前小半年开始练习用毛笔写福字,春节前,他的字终于练得像模像样了。这年春节,他现场写了350个大大的“福”字,一张张亲手送到了贫困户的家中,这份心意和福气从此开始走进了贫困村民的心中。

20年的“扶贫专业户”

经过4年多来,牟国立和村干部、全村53名党员的不懈努力,黄土坎村152户34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脱贫,如今只有3户5人未脱贫。村民的年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3200元提高到2018年的7500元。

“咱黄土坎不怕没钱赚,就怕思想不转变。”说起黄土坎村的变化,牟国立如数家珍: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投资达1300多万元,黄土坎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危房改造、道路建设不仅村组通还覆盖了村里的巷道,老百姓过上了更舒适和现代的生活;还发展了几项成效明显的扶贫产业,包括高标准食用菌大棚15栋,专门为美国、新西兰客户制作工艺品的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还有养殖和酿酒的合作社等,这些产业每年年底能够为全村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

记者了解到,牟国立在朝阳市四个县区9个贫困村扶贫了20年,是不折不扣的“扶贫专业户”。他的故事挺多。在黄土坎村,他个人的捐物清单十分“零乱”:锣鼓镲、乒乓球台、戏装、塑料凳、音响、文化活动服装、秧歌扇子、杏仁油、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水泥等等,甚至还有一袋洋葱、两袋土豆、十几斤哈尔滨红肠的记录,简直是五花八门。不仅是他个人,他的亲朋好友为了支持他的扶贫工作,出车、出力、出物,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可以说,为了扶贫,他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2018年6月,在带领贫困户开办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的施工过程中,牟国立因劳累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做了两次手术,就这样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继续工作的热情。

牟国立有一句话说得很实在:“在农村基层干工作不容易,摆摆花架子就走的干部没人买账,你只有拿人家当自己的亲戚处,人家才会拿你当亲戚。”用村党支部书记张福军的话说,像牟国立这样来黄土坎村玩命干的干部他头一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