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要走远 艺术质量是关键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姜  普

在刚刚结束的2018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上,我省微电影拍摄取得骄人的成绩,其中两部作品获得最佳作品奖,十多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如何使根植民间、全民参与、全民创作的微电影健康发展?网络微电影的前途在哪里?怎样才算好的微电影?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的影视品种,近十年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大有创造一个微电影时代的势头。但是,微电影也存在质量良莠不齐、行业监管没有大电影严格、产权保护不力等弊端。

作为在艺术作品、商业广告、碎片阅读的交织中逐渐发展为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微电影指在网络播放具有完整策划、完整情节、完整制作,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暂休闲时观看的视频短片。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微”,时间长度一般在30秒至30分钟之间。观看一场传统电影,一般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而欣赏一部微电影,只要几分钟就够了。

电影是用胶片摄影机或高清的数码摄影机拍摄的,并在院线使用放映机进行放映,或在电影频道播放,其间还要通过电影管理部门的审查。而微电影的摄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多在网络播放。微电影使电影拍摄不再那么神秘,打破了传统电影高高在上的姿态,人人可以当编剧、当导演、当演员。很多人拍微电影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圆自己的电影梦。

微电影因为片时短,所以投资也小,一般在几千元至几万元,制作周期较短,一般在一周左右。微电影的性质决定它还具有草根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低门槛特征。微电影的内容涉及广泛,如商业广告、时尚潮流、伦理道德、爱情故事、公益事业、惊悚悬疑、幽默搞怪等。比如,此次获奖的梁强导演的《幸福卡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老卡车司机的女儿爱上了年轻的卡车司机,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为了达到拆散他们的目的,父亲与两个年轻人打了一个赌,几天的长途运输结束,老卡车司机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幸福卡车”载着幸福一家人奔跑在幸福路上。

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是名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参与微电影拍摄。如今,微电影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记录中国百姓故事、保存民族记忆,也以更为快捷的传播表达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精神和活力。可以说,微电影让影视艺术创作走下神坛,回归大众。

微电影在让普通人实现拍电影梦想的同时,也容易导致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微电影内容低俗、不健康。

如何使根植民间、全民参与、全民创作的微电影健康发展?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将决定着其是否能冲破目前的瓶颈,产生更多可能性。人文关怀、艺术探索、叙事技巧的不断尝试与探索,是微电影创作者必须着重考量的使命。此次微电影节上,梁强执导的另一部微电影《希望的种子》获优秀奖。从《希望的种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好的电影能让更多人感受温暖的力量,愿我们的生活温暖如春。此次微电影节以“讲好中国故事、振兴乡村文化”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表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和美好家园。

当前,微电影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有些微电影作品制作水平低下。许多片子画面平淡,制作粗糙,与真正电影作品的标准相去甚远,艺术和技术质量都需要提高。像《一触即发》《动机》《看球》《调音师》这样的好作品可谓凤毛麟角。

笔者认为,微电影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微电影的时长界定问题。比如《隐形哨兵》《猫咪拯救大兵》都在一分半钟左右,姜文的《看球》也不过5分钟,而《玩大的》《老男孩》则超过了12分钟,《青春期》超过了50分钟,《千山暮雪》竟达到100多分钟。另外,有的微电影多为商业定制,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旦把握不好,微电影有可能成为新品种的广告代名词,只不过这种广告是有故事情节的。

那么,网络微电影的前途在哪里?怎样才算好的微电影?笔者认为,真正想把微电影当成艺术品来做,应当树立一个行业标准。微电影的准入门槛虽低,但要设立技术标准、艺术标准和文化标准等。这样可以推动微电影健康发展。其实,微电影解放了电影的概念,也解放了个人的创造力,今后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