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5日

(上接第一版)

为进一步提升政治性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省纪委监委以辽宁反腐倡廉展览馆、党校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精神受洗礼、灵魂受触动,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

“烂树”不能一拔了之,找准关键点,把反面典型跌入违纪违法深渊的教训给党员干部说深说透,才能有助于实现处理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

为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对照身边人、身边事,设身处地反思,在思想深处留下强烈印记,时时处处提高警惕。2018年以来,一份名为《忏悔与剖析》的材料接连送至省直各厅局主要领导和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手中。针对“一把手”岗位腐败易发高发的情况,省纪委监委选取典型案例,搭建教育载体和平台,分领域、分专题、分岗位精心配制政治性警示教育“套餐”,先后形成了大连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袁克力,省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王延东等典型案例剖析报告,在全省引起较大的反响。

“作为年轻干部,必须要深刻汲取王延东案件教训,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发区项目多、资金量大,作为‘一把手’,更要守住底线,慎用权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阅读剖析报告后,纷纷撰写文章,畅谈学习体会。

由熟悉的落马官员现身“出镜”,用白描写实的画面手法,突出忏悔人的独白,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2018年以来,省纪委监委拍摄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除恶务尽朗乾坤——丹东东港市“宋氏家族”涉黑团伙及“保护伞”覆灭记》等6部警示教育片。这些警示教育片深入剖析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内因,将关节点、要害处一一点明,增加了警示教育的冲击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成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活教材”,让受教育的领导干部心生敬畏、入脑入心。

以案为鉴以案促改

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

省纪委监委注重延伸警示教育链条,以案促改,以案促建,聚焦典型案件“解剖麻雀”,总结普遍性特点和规律性成因,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案发地区单位汲取教训、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省财政厅围绕魏跃晖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深挖病源,汲取教训,开展了“揭疤问短、知畏守规”警示教育活动,通过上廉政党课、召开民主生活会、学习法律法规等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针对剖析报告给出的‘药方’,我们一一对症抓药,为国企发展去掉病根,带动了我省国企的健康发展。”省纪委监委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组长王献耀说,省国资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制定了国企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以案促改激发了国企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24家省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均实现大幅度增长。

创新警示教育不做虚功,推动“不敢”“不想”务求实效。在锦州凌海,围绕凌海市委政法委原书记于永池案件开展的警示教育,让犯了错的党员干部唤醒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两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做出了正确选择。让惩处的威慑和纪律的威严,转化为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的动力,这正是警示教育作用的生动展现。

“立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不搞不教而诛。反腐败是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做足纪律教育这篇‘大文章’。”省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