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了现代化浪潮中 老辈人错位式的伦理亲情之爱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4日

刘恩波

《啥是佩奇》火了。作为一部只有几分钟的宣传短片,或者说超短的微电影,赶在春节前这个特殊的时段,借助网络社交媒体的有效传播,获得大范围人群的认同和追捧,它的成功之道的确值得我们予以充分的关注与重视。

首先,它是民族情感和现代元素碰撞到一起擦出的火花。剧中那个留守老人李玉宝对孙子要的礼物“佩奇”大惑不解,动用了查字典、问过路小孩、跟街坊邻居们求证等等手段,才终于从见过世面的老三媳妇嘴里得知,那是一头猪,红色的。在这里,传统的亲情与西方动画片的流行元素混搭合成而构筑了人性展开和接纳的精神画面。

其次,从故事叙事的角度而言,该片走的是一条直线,弧度不大,在细节上做文章。那个老汉被刻画得质朴无华,充满了一个乡土生命的结实、憨厚和执拗感,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他使出了浑身的劲头儿,最后用鼓风机改制成了小猪佩奇。那个造型不能说不酷,尤其是在片尾推出时给了我们足够的震撼,既有着喜感,还含着一层让人带泪的笑。

再次,影片渗透了一定量的喜剧精神和风格,它为我们近距离还原了现代化浪潮中老一辈乡土人错位式的伦理亲情之爱。孙子嘴里挂着的一句佩奇,成了老人千方百计也要去兑现的梦。为此,他一下子变成了佩奇的研究者,翻开字典,到各处实地考察,这种身份的错位和满拧,造成了笑料,给影片严肃的亲情伦理话题的探讨留下了足够艺术化的想象空间。

还有整部作品渗透着浓郁的地域风情,西北方言口音,大山里封闭的环境与外部世界的对峙与融合,乡土精神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交接,都通过一系列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展示出来。就像老汉的土腔土调,他使用手机的笨拙姿态,为了取悦孙子而想把一头黑猪染红等等作为,都是那个乡土人生的最具体的细部触摸和勾勒,看起来我们就像走进了一幅传神的风俗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