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德治”要有新理念新机制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4日

蔡杨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从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要激活道德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新时代乡村“德治”要有新理念。相较于建立在“亲情”“孝义”上的传统乡村道德观念,共产党人突出“大公无私”“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道德标准。党的领导深入乡村基层,一方面将我党优良作风扎根乡村,革新了封建传统陈规陋习,另一方面党章要求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党的道德追求及党员的道德要求赋予新时代乡村“德治”新内容和新方向。新时代乡村“德治”要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道德引领作用。

引导农民增强法治意识。新时代乡村“德治”要有新机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和保障,新时代的乡村“德治”要完善乡村法治体系,发挥法律的道德规制作用。村民自治本身就是依法自治,是法治的实现形式和表现,村民自治也是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础之上并内含道德良俗的引导和规范。新时代的乡村“德治”要完善乡村法治体系,立足法律规范,发挥法律的道德规制作用。

新时代乡村“德治”要有新方法。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日常生活化,要求新时代乡村“德治”要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德治”的新方法,既是抓手也是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只有以小见大,以个人文明、家庭德育、社区美育等形式开展,才能在乡村社会落到实处。

实现传统道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新时代乡村“德治”要有新规范。乡土文化与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新时代乡村社会“德治”要和保护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制定新规范,既回应乡村社会共同体的内生需求,也实现传统道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新时代乡村“德治”要有新平台。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平台是乡村道德教育的依托,新时代乡村“德治”可以探索培育和吸纳新乡贤等新主体,构建多元化文化活动新平台。新乡贤为新时代乡村德治注入新的参与主体,并探索多元化文化活动形式,实现了参与的日益组织化和规范化,为乡村道德教育提供了载体,搭建了乡村“德治”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