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捐献换他的新生”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4日

本报记者 杨丽娟

因为打动员剂全身疼得一宿没睡,1月9日,躺在病床上的小孟却一脸笑容,没有丝毫倦意。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200毫升红中泛白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他的体内分离出来,搭乘当天下午的航班,输送给一位血液病患者。

“配对成功时,志愿者对我说,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救他的人。现在,我的造血干细胞即将输送到受捐者的体内,我希望用我的捐献换他的新生,让他好好享受生活。”成为大连市第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孟感到十分高兴,“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能配对成功,对于我和那位受捐者来说,都是一场天降的缘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亲人。 ”

小孟是大连一高校音乐学院的研究生,2015年,在小孟还是一名大二学生时,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当时红十字会的采血车到校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看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海报,他想如果真能救人一命,是一件善事。于是他便做了造血干细胞的备份,签字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入库志愿者。

去年9月份,小孟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型成功,经过再次配型和体检,小孟收到了成为最终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通知。这之后,小孟按照医生要求每天锻炼,按时睡觉,以最健康的状态提供给患者最健康的造血干细胞。

小孟说:“我经常在心里祈祷,希望那位接受了我造血干细胞的有缘人,术后没有排斥反应,从此生活顺遂,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