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价值认同透出浓厚的“中华”情

——看《啥是佩奇》缘何成为2019年首个爆屏视频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3日

本报记者  刘  佳

华晨中华致力于传承中国文化。

华晨中华V7带你回家过大年。

1月17日晚上,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广告片开始在微博刷屏,一夜之后,用户基数更大的微信朋友圈也被霸屏。随着该片的一夜爆红,其背后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而片中出现的中华车,让国人感动落泪的同时,也大赞导演的走心。

导演缘何在上百个汽车品牌中选择中华品牌出镜?因为该片的主旨与中华品牌以车为载体为用户打造“家”文化的出行理念不谋而合。而更深层次的因素,则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家国情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或多或少都留有“家国、亲情”的一席之地。

中华汽车品牌在重视汽车制造水准的同时,更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家的眷顾融入其中。对于中华汽车这样一个有责任心又有温度的汽车品牌,显然值得更多人为它点赞。

《啥是佩奇》刷屏的背后 ——世代传承的“家”文化

早在1917年,英国小说家诺曼·道格拉斯就曾断言:“通过广告你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而这句名言,被日前一则刷屏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短片《啥是佩奇》再次验证。这部取材于张家口,只拍摄了两天,由村民本色出演的短片突然走红,连制作方都始料未及。导演张大鹏对此更是一头雾水,这种“无心插柳”的意外之喜,就像天上掉馅饼,尽管此前他操刀的华为系列广告短片收获无数赞誉,但《啥是佩奇》以“亲情”为燃点引起广泛共鸣,也实实在在让导演惊喜了一把。

而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片中接老人进城的车居然是华晨中华轿车,与爷爷给孙子的“硬核佩奇”——一台粉色手摇鼓风机一样,格外抢眼。

《啥是佩奇》之所以刷屏,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短片里找到乡情的落脚点,一连串的戏剧性细节和幽默掩饰不住背后的苦涩与困顿,却又都离不开一种“牵挂”。写实的镜头语言所揭示的正是当下中国人在“爱”与“孝”的传统文化语境中所碰到的困惑和矛盾。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临近,这种牵挂之情就像萦绕人们心头的星星之火,即便隔着屏幕也能“燎原”。无疑,引起广泛共鸣的,是故事触动了每个人心底那块最柔软的地方——亲情。每年,在“过年”这个节骨眼儿上,如遇“走心的故事”就会在网上走红。即便不是“佩奇”,也会有其他的“佩奇”打开情感的闸门,堆积在人们心底的亲情乡情都会在这一刻爆发。

于是, “佩奇”走红也在情理之中,它代表每个人心中的“爱”在过年这个USB(接口)上找到了迸发的通路。当一辆中华车接老父亲进城过年时所呈现的合家欢,也就由“爱”转为了“孝”,传统文化内核“家”文化的张力就此自然彰显。也就是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时序如何轮回,这种文化内核不会变,精神本质不会变,呈现的语境不会变。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车的出现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中华车而不是其他车呢?毫无疑问,任何强势品牌都代表了一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从消费者的认知角度而言,对品牌的认同其实也就是对文化的认同。所以,《啥是佩奇》中出现的中华车从文化层面上来说,它与民族同名,符合春节所属的传统文化语境,而在人物心理和生活场景及情绪变化中又紧扣主题,始终有一种基调贯穿其中,那就是文化的暗合,谁都能感觉得到的氛围和气息,那就是“家”文化。

画龙点睛——彰显中国式的亲情和孝道

无疑,在《啥是佩奇》里中华车的出现是神来之笔。如果换作其他的汽车品牌会是个什么效果呢?可能效果不理想。因为其文化气息不同,审美和价值取向也不尽一致。用一句俗话说,找不到在一个频道上的感觉和共鸣,就这部片子而言,小到真实性,大到艺术性,中华车的出现可谓恰到好处,强化了“中国式的亲情和孝道”。镜头不多,点睛之笔,妙不可言。这种艺术感觉和画外音,含蓄给力,回味无穷。

爆屏的《啥是佩奇》,对于中华品牌而言是个意外惊喜,它帮助外界重新提升了品牌价值的认知——“中华”情。香港工商界领袖曾宪梓曾说过,“第一眼看到这中华牌轿车,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车。”所以,当他成为中华车第一位车主时,人们意识到,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终于启航了。尽管这是近20年前的故事,但作为亲历者和现场的目睹者,能感受到这种“中华”情背后所寄予的希望和期盼。

无论是《啥是佩奇》的导演张大鹏,还是作为企业家的曾宪梓,他们对于文化和商品的审美都基于相同的价值观。所以,中华品牌出现在这个短片中,就不单纯是中华车喜中头彩的幸运,或是免费植入的偶然,而是“中华”情文化认同之必然,可以说是“品牌之道与中国文化并重”的结果。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日益发达,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有“生命”的物质,一个移动的家,与人类美好的感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当一个机器有了故事,有了传承,它便有了文化。曾几何时,你熄灭引擎,抱孩子坐在驾驶座上,大手握小手,小手紧握方向盘,他们欢笑着,窗外晴空万里……汽车文化正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延续和进步。

以中华文化底蕴 打造国际品牌

作为与民族同名的汽车品牌,华晨中华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早日走向世界的使命,并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从而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身份归属,使中华品牌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与追捧。同时,中华汽车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提取养分,并将其与宝马造车理念深度融合,以匠心打造国际品质的品牌底蕴,开启从民族到世界的辉煌征程。

在文化力量的支撑下,中华品牌也开启了征战世界之旅。正如华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所说,任何浮躁浮夸和浅尝辄止,都造就不出企业厚重的文化和优质的产品。如今的华晨中华不仅在品质上对标国际水平,更将中华文化作为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在中华品牌的带动下,国粹京剧重新焕发时尚活力,也是在中华品牌的带动下,中华传统文化在汽车工业中找到了新的寄托。

在刚刚结束的2019华晨中华商务会议上,祁玉民将中华品牌战略方向对准客户,强调从根本上关注新时代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有4亿80、90后年轻人群,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只有趋向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已经以其辉煌的经济成长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正在崛起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作为形象与文化大使,不仅需要有本土文化的支撑,更要在传承中创新,以矢志不渝的民族情怀和开放姿态,海纳百川,吸取全球领先技术和造车优势为我所用,让中国汽车真正走向世界。

有专家说,在消费社会语境里,商品和品牌是深具主动性的文化主体,在构筑现实世界的同时,也悄然影响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中华车在《啥是佩奇》中所传递的浓郁的“中华”情,也是华晨中华品牌向上突破的精神皈依和品牌价值的全面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