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力格村忙着生产“扶贫粉”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3日

各力格村村民正在晾晒粉条。

本报记者 年旭春  文并摄

1月21日,辽西北天寒地冻。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各力格村丰泰红薯种植合作社的加工厂里,村民正在去除粉条上的积冰,然后将粉条晾晒在架子上。制粉师傅董贵解释说:“老手艺制粉会有很多积冰,除冰后晾晒是最后一道环节。”

丰泰红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韩玉海告诉记者,进入三九天,寒冷的天气正是老式制粉的最佳时期,而且要过年了,人们对老式粉条的需求量大,合作社加大了生产力度,每天可生产300公斤至350公斤粉条。

2016年,各力格村党支部成立了丰泰红薯种植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将全村59户贫困户“打包”,通过土地流转、打工和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稳定增收。去年,丰泰红薯种植合作社种植红薯67公顷,一部分红薯销往市场,一部分用于深加工。合作社将村里的废弃小学改造成生产车间,购置了切片机、淀粉机,采用传统工艺制粉。

记者了解到,因老工艺粉条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不仅各力格村周边农民前来购买,就连北京、沈阳、盘锦等地的消费者也通过互联网订购老式粉条。

听说合作社生产的粉条卖得好,贫困户韩守财乐得合不拢嘴:“咱有土地流转费收入,打工还能赚钱,合作社马上又要分红了,咱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