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辽宁省文化集团下属辽宁芭蕾舞团上演的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本报资料照片
■过去,一个单位15个编制中,能干专业技术活的只有两三个人,碰上大的技术难题和重大任务,只能从外面购买服务。而现在,部门里配备的都是专业岗位,大家心无旁骛搞专业,保障服务能力水平大不一样
■从“各自为政”到提质增效节支,打造政务云平台,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库,整合后的辽宁省信息中心正被赋予更多重任
“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曾是不少地方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辽宁省将省直25个部门内设的政务信息事业单位加以整合,重新组建省信息中心。
随着每家各搞一班人员、一套系统、一条线路的重复分散建设模式被打破,新单位节省经费、提升能力,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整合成一个大平台。
“心无旁骛搞专业”
调试设备、测试信号、安装新系统……2019年元旦刚过,辽宁省信息中心运维服务四部部长石立华与同事们正在忙碌。
“购买材料、申报经费等繁杂事务多,但大家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石立华说,部门可以向“新中心”申请人力、技术等支持,实现重点任务重点保障,高标准开展技术保障工作。
石立华过去是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信息中心负责人。2018年7月17日,辽宁省新组建的信息中心挂牌成立,包括省知识产权局信息中心在内,省发展改革委所属的省信息中心及信用中心、省工信厅所属电子政务中心、省委办公厅所属信息中心、省委政研室所属信息中心等单位悉数并入。石立华来到这家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政务信息服务和数据综合应用等工作。
初来乍到的石立华感受到明显变化。过去,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各部门自建系统并保留运行维护队伍,已建成的大小机房多达上百个,总面积接近1.9万平方米,省政府各部门每年机房装修改造及运维服务费高达2500万元。
新中心组建后,成立9个运维服务部,分别采取集中、派驻等不同形式,为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直各部门提供政务信息化运维保障日常服务。“我们每个部的服务对象由一个变成了多个,任务更加饱满,人力、物力得到综合利用。”她说。
政务信息化服务的质量也在整合中提高。石立华原先所在的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括财务、后勤、管理、宣传等岗位,15个编制中,能干专业技术活的只有两三个人,一旦碰上大的技术难题和重大任务,只能从外面购买服务。现在,石立华所在部门配备的基本是专业岗位,大家心无旁骛搞专业,保障服务能力水平大不一样。
便民服务“拨拨就灵”
走进辽宁省政府数据中心的机房,一面超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迁移的进度。
2019年新年伊始,辽宁省8890非紧急救助类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新平台谐音“拨拨就灵”,整合各级政府多个部门的职能。记者了解到,8890平台已与辽宁全省3700个省、市、县(区)三级政府部门和4万多家基层站所进行联网,成为民意诉求问题直达责任主体。负责这一平台数据系统建设的,正是辽宁省信息中心下属的省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该中心副部长王斌介绍,将省直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迁移到统一的省电子政务云平台,是该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
截至目前,这里已迁入省直87个相关单位的800多个信息系统,这让辽宁省政府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据省财政测算,整合后的“新中心”缩减基础运维人员129人,节省硬件设备4550台,节省机房面积约1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经费3.58亿元。
“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借助省政府数据中心,该部门还在搭建一体化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标准体系,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库。目前,已梳理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信息资源目录11万余条,归集2.3亿条数据。
“数据互联互通,让全省79.08%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辽宁省信息中心主任甄杰说,下一步该中心将在全力构建“一张网”“一体化”“一次办”的政务服务平台中,发挥基础设施平台、项目预审技术及运维保障服务支撑作用,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最多跑一次”。
挂牌运行仅半年,辽宁省信息中心已完成包括省环保厅的国家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省交通厅的辽宁省普通公路桥梁管理、省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25家单位的65个新建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的迁移整合。
实现政务信息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共享交换,只是政务信息化机构整合改革的第一步。甄杰说,大数据综合应用为信息中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