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以“双服务”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2日

本报记者 刘大毅

今年省总工会将建立职工技术技能专家师资人才库,组成送技能小组深入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 李夏藩 摄

1月21日,辽宁省总工会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为如何服务新时代新目标制定出新部署和新举措。全省工会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落实《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振兴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突出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在思想政治引领、职工技能提升、促进劳动就业、困难职工帮扶、集体福利保障等重点工作上下功夫见成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第一篇

团结动员职工 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名单上,国网盘锦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检修一班副班长姜广敏的名字赫然在列。33年来,姜广敏扎根输电一线 ,创新研发带电作业自动升降装置、输电线路带电断引组合工具等 71个项目,极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资金9000多万元,彰显“大国工匠”精神。

在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需要越来越多像姜广敏这样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产业工人。而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紧紧跟随振兴步伐,朝向目标奋力拼搏、忠诚奉献,就是历史赋予辽宁工会的责任与担当。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履行好宏观指导、政策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职责,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在省总工会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中,“聚焦振兴发展大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被放在新一年全省工会工作突出位置上。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激发主人翁责任感,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

除了思想引领,在具体工作抓手上,全省工会组织将突出抓好职工技能提升工作和持续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深入落实全省工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三年工作方案》,广泛开展“提素质、争先锋、比贡献”主题竞赛活动,结合我省工业八大门类五大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开展职工全员免费培训,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建设省、市两级工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省总挂牌30家,各市总(省产业)适量建立本级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开展送技能进企业、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师带徒传帮带”等活动,省总工会还将建立职工技术技能专家师资人才库,组成送技能小组深入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推动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升级,新命名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5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80个,并分别给予10万元补助,更好地发挥其创新引领、技能传承、精神弘扬、人才培养作用。

在技能竞赛上,今年全省工会将认真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 “一带五基地”建设、“五大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项目,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举办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省市以上党政群机关干部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推动各市总、省产业工会和大企业工会深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开展“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企业现代班组建设,广泛开展安全、管理、创新、技能、质量“五好班组”创建活动。

在助推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上,全省工会将认真抓好省总工会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十项措施》落实,建立工会领导干部包扶民营企业制度机制,在工会组织的评先评优表彰、职工技能提升、困难职工帮扶、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向民营企业倾斜力度,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汇聚力量。

充分发挥劳模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今年,工会组织将评选和表彰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劳模干事创业创造环境和条件。

第二篇

满足职工生活需求 要敢于担当有作为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工会工作也提出了新课题。我省职工队伍在规模不断壮大、素质逐步提升、权益得到实现的同时,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利益诉求等方面也日益多样化。工会组织要适应这一新变化,把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切实加大维权和服务工作力度。

就业权利是劳动者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创业是就业之源。省总工会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今年全省工会将持续推进促进就业服务工作,深入落实全省工会促进就业服务《三年工作方案》,推动市、县区以及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工会间就业服务全面对接,以去产能、厂办大集体、环保关停、地条钢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性促进就业培训;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等品牌工作,探索“互联网+”工会就业服务模式,推进职工实名制就业。

困难职工是工会帮扶服务的重点,全省工会将深入落实全省工会城市困难职工项目帮扶《三年工作方案》,强化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责任制,精准做好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和医疗救助等项目帮扶,实施分类帮扶,因人施策,力争实现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得到帮扶救助。

从职工内心最关切、需求最迫切的领域、项目入手,是我省工会推行普惠化服务的关注点、切入点,以此补齐影响职工群众美好生活品质的短板。今年,全省工会将深入落实全省工会职工集体福利保障《三年工作方案》,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精准性、“订单式”服务,不断提高福利保障工作的满意度。

在持续推进关爱女职工工作上,全省工会将深入落实全省工会关爱女职工《三年工作方案》,对已建会困难企业女职工9月底前全部完成“两癌”免费筛查;开展“维权行动月”活动,推动将“两癌”筛查纳入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加强“女职工关爱室”建设和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工会的工作方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会维权工作,我省各级工会不断探索实践。今年,全省工会将重点关注农民工欠薪及拖欠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做好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切实增强服务农民工工作实效。

依法维权,从立法源头入手。今年我省工会将强化源头参与,推动《辽宁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辽宁省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办法》立法。深入推进《〈工会送温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落实,扩大送温暖工作常态化覆盖范围,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在患病、子女上学、意外灾害等方面的临时困难。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行动,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紧跟国企混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厂办大集体改革进程,关注改革企业职工动态,指导企业在改革中进一步规范民主程序。推动国有企业落实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督促企业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开展“聚民智、促发展”优秀职工代表提案征集活动,命名全省“十大职工代表提案”和“百佳职工代表提案”,并对提案人分别给予2万元和1万元奖励。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深化集体协商工作,促进职工工资随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深化“安康杯”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切实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第三篇

强基固本 改革创新踏上新征程

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未来,推动工会工作取得更大发展,必须将工会改革进行到底。

省总工会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今年将深入落实全省工会深化改革创新《三年工作方案》,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优化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着力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在职工集体福利保障、大病救助和活跃机关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的领导,健全完善定期工作报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信息报送、工作通报、指导服务等制度,提高工会领导机关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对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

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这句彰显“娘家人”责任担当的响亮口号,在我省一步步成为现实。

今年,我省将开展建会集中行动,加大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的有效覆盖。指导党政及企事业单位改革及时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规模较大的省属企业集团工会纳入省产业工会管理。继续推进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工作,最大限度把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灵活就业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加强“小三级”工会建设,推进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会建设,创新民营企业工会建设,推动工会组织向新兴领域、新兴群体延伸。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不清、底数不明的问题。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省级“模范职工之家”评选活动,深化会员评家工作,叫响做实“职工之家”品牌。

工会改革如何推进,组织职能如何发挥?关键在于人,在于工会自身的队伍建设和人才优化。

今年,我省工会将深入落实全省工会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三年工作方案》,以县区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及基层工会干部为重点,实施分级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工会干校、职工大学进行调研论证,在充实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改革培训方式、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省级工会干部培训基地,承接全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加强对基层工会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民主选举程序,严把候选人产生环节,选好配强基层工会主席,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工会组织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围绕推进“双服务”等重点工作落实,沉下身子、深入企业、走近职工,着力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加强对外地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打开眼界,开阔思路,创新举措。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包扶民营企业等制度机制,切实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实在事上,千方百计为企业和职工排忧解难,用实打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