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产业办专业 瞄着需求育人才

农业工程学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率超九成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22日

省中职学校汽车机电维修技能大赛现场。本报记者 张继驰 摄

本报讯 记者张继驰报道 1月4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的辽宁省“广达杯”中职学校汽车机电维修技能大赛在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揭幕。连办15届的此项赛事首次移师营口,省内15所中职学校的32名选手参赛,在整车维修、四轮定位、机械拆装、汽车故障诊断等4个项目中角逐激烈。自2008年起,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师生屡屡在省和全国两级比赛中斩获佳绩,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2个。

这是一所市属中职院校,在国内汽车维修行业项目最多、最全的比赛中展示了“本领自信”。与此同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近5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超千名毕业生进入营口港、鞍钢等知名企业工作。这个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可看作一个缩影,反映着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取得的实效。

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1958年创建,底蕴丰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有底蕴、有规模”的另一面,是成型早、扩张快,也曾暴露专业多而不精,一些专业与产业脱钩,或学科内容滞后于发展,或作为“中专”专业的高不成低不就等问题。

经过把脉梳理,学校逐步“砍掉”城镇规划、工业与民用建设、室内设计等专业,确立汽车、机电、数控、港口四大类专业结构,谋求18个专业的“出口”与营口装备制造、冶金、石化、港口物流等优势产业的知名企业对接,探索“订单式培养”。

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校长孙守鹏说,学校发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以就业促招生,以出口带入口,实现“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永远的就业援助”。

其间,营口市政府于2016年初同德国工商大会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营口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办学的地级城市。包括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在内的三所学校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并进行本土化的实用性改革。

所谓“双元”,是指学生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企业。学校开设了“汽车机电工”和“工业机械工”双元制教学试点培训,首批按德国标准培养的60名学生已通过考试,取得世界通用、高含金量的AHK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推行的“双证书制度”,让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能够获得相应专业的中级操作工职业资格证书。

据粗略统计,营口港一线技术工人中,平均每六七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的毕业生,沈阳机床营口工厂有900多名该校毕业生,鞍钢鲅鱼圈新厂也有400多人……城校联动、校企对接让实践教学更加充分,也搭建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展示平台,学生变被动应聘为主动就业。学校连续5年突破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就业稳定率超过91%,从薪酬、环境、发展机会、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实现了较高质量的就业。

与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如出一辙,营口的职业院校正在统筹整合中纷纷与企业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尝试厂中校、校中厂、厂校融合、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能顶岗,上岗就顶用,使用人单位大大节省了对新员工开展“二次培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