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暖民心 枝叶总关情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19日

本报记者 赵 静 侯永锋 徐铁英

嘉宾观点

省人社厅厅长段君明: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打造创业带动就业升级版

省人大代表高伟:着力推动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

省人大代表朴浩哲: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织密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

省人大代表荣金生: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头

省人大代表毕存仁:脱贫之后不歇脚,致富路上迈大步,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全力建设平安辽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关切”,得到代表们的高度认同:只有持续加大优质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供给,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要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年底绩效对账,接受人民检验。”政府工作报告对全省人民作出郑重承诺,让代表们感受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民生情怀。

宁可政府过苦日子,也要让群众过好日子

“该保的支出一定保障好”“宁可政府过苦日子,也要让群众过好日子”。2018年,全省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74%。各级政府牢记为民宗旨,不断压缩一般性支出,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去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狠抓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实,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达到75%。”高伟表示,2018年是朝阳市脱贫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朝阳市精准施策,全年减贫人口4.6万人,销号贫困村250个,北票、凌源、建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四县(市)脱贫摘帽。今年,朝阳市将继续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推动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加大财政投入,完成朝阳县摘帽、97个贫困村销号、4万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确保朝阳市和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段君明认为,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稳就业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他介绍,今年我省将打造创业带动就业升级版。全面落实创业场地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为就读技工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落实免学费、助学金、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百姓新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这十件事每一件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每一件都关系群众利益福祉,每一件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任务要求。

“十件民生实事着重向困难群体发出了大礼包,织密织牢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特别是在健康扶贫上有新突破。”朴浩哲表示,近年来,医保的覆盖面逐渐增加,支付的额度也逐渐增大,比如现在17种抗癌靶向药已被纳入医保目录,国家投入非常大。

今年,我省又明确提出对全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扩大至21种,为城乡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妇女实行“两癌”免费检查,为60岁以上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治疗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朴浩哲表示,这些民生实事对贫困户来说非常给力,特别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对困难群众来说意义重大。朴浩哲介绍,目前省肿瘤医院就承担妇女“两癌”筛查任务,还通过派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医疗团队不定期义诊和捐赠药品等措施,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办好这十件民生实事,有助于更牢地兜住民生底线。”段君明表示,去年,我省人社系统新建了110家扶贫车间,带动231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帮助89.3万名贫困人员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38.9万人代缴保费4099.1万元,进一步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负担,让困难群众多一份保障。

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十件民生实事,是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代表们表示,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必须“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效”字以求,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头,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荣金生表示,去年丹东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17个老旧小区。小区路面平了、下水通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百姓心气顺了,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美好的生活召唤人们奋力前行。“偏坡土岭变良田,楼亭街路换新颜。朝来忙碌不见闲,夕去广场舞翩翩。”一首诗、28个字,形象地概括出义县七里河村的大变化。毕存仁说,这两年,七里河村脱贫之后不歇脚,致富路上迈大步,村里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村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在合作社入股的村民和贫困户,年终都能拿到分红;孟家屯350户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爱心桥修通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因汛期过不了河而耽误上学。

如今的七里河村,千亩生态园、特色养殖业等多元化产业为村民奔小康提供了保障。建文化广场,组织文艺队外出演出,也让七里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

常怀为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做惠民之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正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代表们表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