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微评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17日

编者按: 知识的传承方式在媒体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不断演变。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相关机构联合发布《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探讨短视频在助推知识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新平台、新方式能否成为知识快速传播的新路径,听听评论家们怎么说。

实现良好传播效果 创意是关键

刘艳妮

继知乎、微信公众号后,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在受到大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追捧,成为新的求知场域。没有长篇累牍的资料堆砌,也没有专家学者的娓娓道来,时长15秒至1分钟的短视频,一改知识传授过程中枯燥乏味的刻板形象,将严肃的知识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展现,赋予知识人格化、场景化,通过短视频解码,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满足了碎片化阅读时代年轻受众的求知欲,知识普惠共创正在成为可能。

短视频是娱乐狂欢下新的知识生产方式,降低了知识生产、传播与接受的门槛,推动知识生产从精英到大众的扩展,在这里人人都是知识生产行家,无论专家还是个人,只要喜爱短视频制作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产出。声、图、文的搭配与特效编辑让短视频更有创造性与人格化,也让知识解码更新颖、更容易。“科普中国”在抖音上发布了名为《零下35度肥皂泡结冰全过程》的短视频,唯美画面与悠扬旋律相结合,让人看到肥皂泡结冰的完美瞬间,不仅助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带来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受众或点赞,或评论,或转发,从而生成新的知识产出。

可是这个行家也不好当,不是从教科书里扒来几句话,与场景、音乐拼贴那么简单,创造力是推动知识生产者向真正行家迈进的关键。知识原核只有一个,展现方式却可以灵活多样,富有创意的解码方式总能深入人心,动辄上百万点赞量的短视频一定是别出心裁的创意与精良的制作水平相结合的产物,想要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行家们”恐怕还要来一场头脑风暴。

给科普知识增添 更多感性色彩

刘恩波

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由来已久,在纸质传播时代,人们记住了像高士其、茅以升等人的名字。他们用质朴、优雅、平实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高深专业知识的普及版,多少年都惠及人心,惠及时代。

到了网络传播占据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弄潮儿的历史阶段,科普的进一步推广和延伸,势必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平台。在此之中,短视频作为社交软件,一旦与科学知识普及焊接在一起,就等于为这种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抖音短视频的出现、登场和形成浪潮,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媒体传播方式变革的结果。人们利用生活的空余时间,采用音乐手段,画面动态和富于节奏感的审美表现,刷新了传播精神欢悦的方式。新媒体的娱乐性、现场的动感、视频图像的高度发散状态,使抖音短视频呈现强大传播力和有效性。如果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也能借助短视频这个最便利快捷的平台来传播,那么无疑是如虎添翼,会使知识的普及面进一步延伸,让高深的科学知识源源不断走出实验室、研究院,进而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心目中有意义、有价值、有趣的共享精神成果。为此会打开抖音短视频与科学高端研发部门以及科普专业人士互助合作的良性通道。

这是一个理应让知识传播更具人格化、画面感和立体呈现的多媒体推广时代,抖音短视频携带着便利、通畅、日常化的特色,会给科普的有效传播增添太多的感性色彩,让冰冷的科学知识的传递获得人间情怀和生命的体温,在音乐格调、画面容量共同的融会塑造之中,人们将以新鲜的体验状态接纳科普知识的深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