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教大省变创新强省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16日

主持人:本报记者 方 亮 赵 铭

嘉 宾: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大南

省政协委员 隋国民

主持人: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2018年,我省在这方面有哪些新进展新进步,还有什么差距和不足?

王大南:近年来,我省的科技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去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创历史新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国家级高新区排名总体提升,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达到53.75%。这些指标表明,辽宁正在打造创新型省份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当然,实事求是地讲,从科技创新总体情况来看,与先进省份相比,辽宁在体制机制上、经济结构上、开放合作上、思想观念上仍存在短板。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要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高举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的旗帜,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产业新动能、增强发展驱动力。

隋国民:由于农业的特殊性,科技成果多为公益性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2018年,我们加强市场化成果转化力度,主动与企业对接,以服务企业得到的回报提高专家待遇。努力让每个行业都有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农业是个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做好农业科研需要系统、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因此需要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些,走一步看十步,不能让眼前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如果让科研人员长期围着项目转,只解决眼前的问题,很容易失去创新的动力。

目前,我省有一些科研人员仍按照传统理念搞科研,工作缺乏前瞻性思维,缺乏与时俱进、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搞科技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

主持人:辽宁科教资源丰富、科研人才众多,但创新能力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较弱。我们如何进一步挖掘潜力、释放活力、激发动力,真正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王大南:辽宁需要“扬长补短”,打造出属于辽宁的“金字招牌”。经过我们认真梳理,我省的科技资源最集中的领域是材料与制造、能源与环境,即我们常说的M&M、E&E。所以这两个领域应当成为下一步我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今后,省科技厅将打造全链条、贯通式的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进科技工作的主线从抓技术、抓成果向抓产品、抓产业延伸,引导创新要素的布局从分散化、碎片化向全产业链、全创新链拓展,切实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在M&M、E&E领域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辽宁名片”。

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大功能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抓好懂科技、会创新、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各方共同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省贡献力量。

隋国民: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许多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但还需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同时,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让更多科研人员享受到政策红利,把政策用足、用透。在资金方面,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科技研发,尤其是自主研发经费的投入。要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意盘活存量,培育好本土人才。政府也需在顶层设计上安排人才培育专项经费,制定人才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