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2018年本溪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16日

本报记者 张海浪

本溪福耀浮法汽车玻璃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线正在操作运行。 本报特约记者  林  林  摄

2018年,是本溪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平凡、不容易、不简单的一年。本溪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发展理念,贯彻实施“一带五基地”“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抓项目促发展、抓稳定促和谐、抓党建促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困难中拼出希望

2018年,本溪市面临诸多困难:经济总量低、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实体项目少,导致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刚性支出持续攀升。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日益增加,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对政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从全年看,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总体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高于或达到年初预期目标:

主要指标实现正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813.2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231.5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4.7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5亿元,同比增长2.5%。

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工业投资119亿元,占总投资比重达51.4%,同比增长71%,投资占比近五年来首次过半。尤其是制造业投资76.81亿元,占总投资比重34.4%,同比增长101%;高技术产业投资13.9亿元,占总投资比重6.2%,同比增长89.3%;民间投资134.94亿元,占总投资比重60.4%,同比增长27.5%。

一批重点项目工程竣工使用。投资20亿元的福耀玻璃两条生产线点火,投资15亿元的天士力东北现代中药示范工厂项目投产,投资7.2亿元的上药集团研发中试基地和人参精加工项目部分投产。万达广场和红星美凯龙开业运营,“引观入本”输水工程正式通水使用。

全力做强实体经济

2018年年初,本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抓项目促发展、抓稳定促和谐、抓党建促落实,努力做强实体经济,以此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成长。

从年初开始就吹响了“工业强市”的进军号。2018年,本溪市全力服务本钢发展,市政府与本钢开展全面合作,20户地方采选企业向本钢供应铁精粉330万吨,启动建设恒达钢铁物流园,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挂牌运营,辽宁吉和源100万吨废钢铁加工项目投产。

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全力以赴招商引资上项目。围绕钢铁、生物医药等十大重点领域全国50强企业签约项目114个,总投资391.8亿元。建立领导干部包扶重点项目制度,推动4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加快实施。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0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税收50亿元,同比增长24.6%。

现代服务业一样是实体经济。各种努力和服务的结果就是:云山滑雪场、虎谷峡、大峡谷等项目建成运营。天著温泉、熙康云舍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建设13处乡村民宿,建成48处旅游公厕。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保持10%以上增长。

创新发展提升了实体经济的品质。多年努力渐次开花结果: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7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1项。高新区获批国家打造科技支撑型特色载体。

为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为加快发展民营企业,本溪制定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9条政策举措,同时2018年全年通过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收3.9亿元。到了年底,实现“个转企”431户、“小升规”21户。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6810户,同比增长17.5%。

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本溪市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公布“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2011项,实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数据交换“一库管理、数据同源”731项。高新区“3550”集中审批在全市推广,“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推开。落实“七个不允许”要求,严格执行企业评议部门单位服务制度,对不满意率超过5%的12个部门进行了约谈,曝光典型案例21起,处理责任人160人次。

2018年,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本溪市开展了“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围绕173项重点指标任务,与“三抓三促”有效衔接,攻下了一批项目、解决了一批问题、办成了一批大事,促进了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497件市级建议提案全部办结,问题解决率达到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