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省级部门保留的行政职权总量全国第三少;对非前置审批的登记申请直接核发营业执照,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压减到32项;深入开展“办事难”专项整治,清理证明事项253项;全面实行“32证合一”,376项证照实现即办即给,21项办理时限全国最短,11项审批办理流程全国最简……
在改善营商环境上,辽宁动真碰硬,首先从政府自身做起。2018年前10个月,全省累计已偿还各类政府欠款141.9亿元。2018年4月底,辽宁省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全省156个办事大厅和窗口单位进行暗访,通报了六大类18个方面的具体问题。省领导暗访办事大厅,不作为干部被当场处理;一位老人办社保卡遭遇推诿扯皮,当地市长亲自道歉并协调解决……一系列明察暗访和督查问责让营商环境建设令行禁止。
转换观念,从“服”字发力
“去年我们在北票市又投资了新项目。”北票一诺环保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斌说,政府派来的项目管家帮助公司解决遇到的困难,企业办事省心、顺心。“过去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现在我们这些受益者要宣传‘投资一定要过山海关’。”
2018年,辽宁省为近6000个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配备了项目管家,一对一跟踪协调解决项目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北票一诺环保产业园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
“服务”的理念正在辽宁各级政府部门生根。在沈阳市和平区政务审批服务大厅内,医保窗口工作人员贾薇一直保持着微笑,耐心地为办事群众服务。“说实话,开始进驻大厅时感到的是‘压力’,现在做好服务已是一种习惯。”贾薇说。
从“服”字发力,在一系列“实锤”“重锤”的持续敲打下,辽宁营商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投资飞入“山海关”。201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分别增长36.2%和6.1%。恒力石化、宝马铁西新工厂、宝来石化盘锦项目、忠旺营口工厂等千亿元级、百亿元级重大投资项目都在辽宁落地生根。
久久为功,迎难而上
“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个体工商户如材料齐全,营业执照立等可取”“从优先解决政府拖欠民营企业工程款入手,逐步解决失信问题,坚决整治‘新官不理旧账’行为,将政府失信行为纳入政府诚信评价体系”……不久前,在全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上,辽宁省工信厅、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纷纷在会上表态。
从2016年年底出台东北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到2017年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营商环境监管机构,再到2018年进一步提出“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目标,辽宁正在开展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全方位改革攻坚战,而且力度不断升级,标准不断提高。
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2019年,项目管家制度要覆盖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务;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承诺的事“马上办”;要实现90%以上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的目标很难,但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经之路,只能迎难而上!”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周轶赢说。
新华社沈阳1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