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了 腰包鼓了 观念变了

下窝铺屯里看“新鲜”

辽宁日报 2019年01月04日

本报记者 年旭春

“以往卖羊想卖个好价钱,得雇车送到屠宰厂去。如果直接卖给收羊的商贩,一公斤至少少赚两角钱。自从李贺在村头建了肉羊屠宰厂,农民卖羊方便了,卖价也高了。”1月3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招束沟镇上招束沟村党支部书记郑春双高兴地对记者说,肉羊屠宰厂落成以来,村里新鲜事不断,大家不仅鼓起了腰包,还拓宽了挣钱的思路。

上招束沟村有867公顷土地,超过50%的土地是坡地,地力较差。加上阜新十年九旱,即使农民种上较抗旱的花生,收成不好时连保本都难。不过,阜新地处农牧交错带,农民有一定的养殖基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成为村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转型,有先知先觉者。李贺是上招束沟村下窝铺屯的农民,2000年,他嫌种花生挣钱少,就开着货车收购羊。有了一定的资本后,2014年,李贺买下村里废弃小学的院落,干起了肉羊屠宰厂。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羊肉销往内蒙古、湖北、湖南等地。屠宰厂日屠宰量最少也有300只羊,高峰时接近800只。

村民看李贺的屠宰厂生意红火,意识到会带来卖羊的便利,纷纷开始养羊。郝长山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岳父、岳母、内弟都有残疾,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2014年,郝长山在亲戚和村民的支持下开始养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眼下,郝长山已经拥有一辆小轿车,家中存栏羊近400只。

说起这几年养羊的收入,郝长山喜滋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羊羔养3个月能到25公斤,我就近卖给村头的屠宰厂。不用考虑被压价,不用花钱雇车,单价再高点,这样一折算,一公斤能多卖0.6元,相当于一只羊多卖了15元。我一年至少养三茬羊,一茬养200只羊,一年下来能多挣9000元钱呢!”

有钱赚还不是变化的根本。从一门心思种地的庄稼汉,到积累了丰富养殖经验的“羊倌”,郝长山的思路从苦苦巴巴种地中转变了过来:“我家有0.9公顷地,种花生收成不好,完全可以全种上牧草,用牧草来养羊,还能提高收入。”

下窝铺屯有90多户人家,其中养羊户有40多户,村民正逐渐从传统的种地思维中走出来。郑春双说:“眼下村里要干两件事,一是成立肉羊养殖合作社,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二是继续引导农民向种养结合转变,进而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