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数十万事业人“变局”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21日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振宏  陈梦阳  王炳坤  汪 伟

部分事业单位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长期充当“二政府”角色;不少事业单位“有人没事干”与“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并存……长期以来,这些积弊广受诟病。

改革势在必行,但涉及范围大,触动利益多,推进改革需要勇气、智慧和担当。正因如此,两年多来,一场进行在辽沈大地上的大规模、多层级、全方位事业单位改革引起各方关注。

经营性事业单位全部转企,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行政类事业单位政事分开……一系列重磅举措接连出台,辽宁“摘帽子”“换脑子”直击固有利益藩篱,“并机构”“转机制”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探索事业单位整合优化新路。

革除“二政府”,养起“生蛋鸡”

辽宁很多事业单位设置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服务经济和民生的重要力量。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多、小、散”的特征突出,“因人设岗、因岗谋权”的问题凸显。

以辽宁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例,省直80多个部门,平均每家有近10个事业单位,而省直党群部门下属的99家事业单位中,10人以下的占2/3,5人以下的占1/3,最少的只有两三个人。

辽宁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事业单位有的名存实亡,有的重复设置,有的管理混乱,有的以费养人,甚至有的扮演“二政府”角色,成为改善营商环境的绊脚石。

“一些事业单位隶属于主管厅局,企业想要办理审批,哪敢不去这些‘二政府’拜码头?一些中介业务要优先交给它们。”一位驻辽外地商会负责人说,“红顶中介”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的获得感和当地的营商环境。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