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间奏响发展新强音

——葫芦岛选派干部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21日

孙秀展 本报记者 李万东

建昌县汤神庙镇朱家店村“第一书记”牛建东(左边中间)到种植大户暖棚里走访。本报记者 李万东 摄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3月和5月,葫芦岛市与省委同步完成两批向乡镇和村选派干部工作。1157名选派干部带着理想、初心和使命,投身到葫芦岛市广大乡村,实现92个乡镇、1066个村选派干部全覆盖。

天地有秤,民心为镜。通过选派干部在乡村基层“抓党建、促脱贫,理思路、谋发展,办实事、惠民生”的积极履职,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均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因为选派干部的助力,葫芦岛广袤乡村正奏响振兴发展的新强音。

精干力量直沉基层 抓管理更要服务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乡村基层要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才,更需要人才。

“实现乡村全覆盖的干部选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干部作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葫芦岛市主要领导深刻理解领会省委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将精兵强将选派到基层,不能只是简单地一派了之。葫芦岛市组织部门深知,下派到乡村的党员干部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知识水平,但要确保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这场硬仗中打赢,须避免“水土不服”,还要帮大家尽快进入角色。

让选派干部“学有参照、追有榜样”,葫芦岛市组织两批次“岗前”培训,各县(市)区也通过开办“村党支部书记治村大讲堂”等方式,邀请专家授课和村干部做经验分享,对选派干部进行农业农村、党建、脱贫攻坚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为选派干部充电、“补钙”。

为确保选派干部真蹲实驻,发挥作用,葫芦岛市还建立健全“第一书记”驻村和履职相关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完善工作日志、工作例会等各项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压实工作责任。

一方面严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真关爱。让选派干部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葫芦岛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落实选派到乡村工作干部待遇保障的通知》,明确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期间各项生活待遇保障。专门成立选派干部后勤保障小组,为选派干部解决接送孩子、照顾老人、采买家庭生活用品等后顾之忧,确保选派干部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乡村工作。

“第一书记”显身手 帮扶振兴路上有韬略

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建昌县贺杖子乡火石山村“第一书记”刘铁锋深谙“群众富不富,全在党支部”“党员走在前,工作就不难”的道理,他上任后,从“两委”班子建设入手,采取“1+1+1”联建模式,即班子和队伍一起抓、制度和思想一起带、党建和扶贫一起干,注重通过党小组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党组织工作统筹起来,把村班子及党员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地起到党员在群众心中标杆模范作用。经过努力,他完善村工作制度10项,开展“送温暖、送服务”等各类活动30次。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下,帮村民解决小米滞销难题,实现脱贫攻坚和组织建设的融合共进。

基层天地广,建功正当时。争做振兴需要的选派干部、群众企盼的“第一书记”,牢记使命,真心真意和群众培养真感情,积极施展才干,给葫芦岛基层党组织注入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干没干,事上见。南票区张相公屯乡萝卜窖村“第一书记”石奇营积极协调资金,改善党支部办公环境,短时间内支部规范化建设得到有效提升;驻建昌县药王庙镇康家沟村“第一书记”贡浩翔发挥组工干部优势,采取“村集体+个人”模式,组织成立康牧牧业有限公司,抓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拓宽集体收入来源。在抓好集体经济项目的同时,还积极与市县水利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90万元建两座蓄水天池,解决133公顷地浇灌问题。

传达贯彻好新时代的新气象、新理论、新思想,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干部群众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撸起袖子加油干,选派干部结合基层现状,有效整合资源,因地制宜上项目、育产业,拔穷根、播富种。结合葫芦岛市出台的《关于全市深化农村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大家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产业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企业、能人和项目进村,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兴城市南大乡北岭村在“第一书记”刘乃红的协调下,在村部广场建成一座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至4万元;省委办公厅牛建东入驻建昌县汤神庙镇朱家店村后,摸清集体资产,发挥优势资源,带队到法库、康平、沈阳、北京等地外出招商引资,石灰石、煤炭、有色金属、果品蔬菜深加工等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广大选派干部精准发力,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密切配合,截至目前,葫芦岛市消除“空壳村”189个,全市有村级集体经济村达811个,占比达76.08%。可贵的是,党员群众普遍反映,派驻干部到位后,村级班子干劲鼓起来了,党员的心热起来了,群众的气顺起来了,发展也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