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带动产业发展,村民年人均收入3万元——

特色党建引领皮家堡村走上文明富裕路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20日

本报记者 王云峰

沈阳市辽中区刘二堡镇皮家堡村是远近驰名的全国文明村。12月16日,记者一进村就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即使大冬天,这里也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在村文化宫前的舞台上,有农民在进行周末演出活动。原来,在皮家堡村党总支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农民戏曲乐团,把村内活跃着的一群京剧、评剧票友组织起来,让村民们享受“国粹”的神韵。

走进村文化宫,只见不少村民在这里下棋、写字、唱歌、画画,交流技艺、互话家常,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整洁的村路上,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负责清扫全村生活垃圾的小型清运车不时驶过。朝两边看去,每家每户房前都放置“晒家训、传家风”的牌匾。皮家堡村带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民富、村美、风正”。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有一个好村党总支!”有村民这样告诉记者。原来,皮家堡村党总支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建促振兴,抓民生换村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埋头苦干、开拓创新,这才有了如今的大好局面。

其实,皮家堡村也曾路不平、水不通、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以前,村民人均收入不到8000元。在村党总支书记罗树全带领下,皮家堡村党总支将党建项目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通过培育、挖掘各类产业人才,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村党总支采取“党建+网格化”管理,全村划分17个网格,为每名党员划分责任区,并联系3至5户群众,向他们宣讲党的新政策。村党总支每年都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年末向村党员和上级党委述职,接受党员评议。经党总支培养和挖掘,吴荣辉、刘同金、刘思营等一大批骨干党员纷纷涌现。

为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皮家堡村党总支发动骨干党员带领全体村民走产业化道路,确定了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稻米加工、长途货物运输为辅的发展战略。依托村党员教育基地大力实施知识普及工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训新型农民为目标,结合本村的产业特色,每年定期举办3到5次农民培训班,聘请沈阳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到村给农民培训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农民。

如今,皮家堡村建有暖棚、冷棚面积达到280公顷,葡萄、果蔬等产品年产值1.3亿元。大型稻米加工厂发展到12家,年加工优质大米十多万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5亿元。另外引进家具厂、地板厂、水泥管厂等中小型民营企业5家,年产值8000万元。村里还成立了沈阳市凯盛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形成了“南运米、北运菜”的产业特点。全村拥有大型货物运输车辆70多台,往返于全国各地,年创产值6000多万元,配货、修车等服务业也应运而生。

皮家堡村实实在在地富裕了,村集体存款有2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在夯实经济基础上,皮家堡村党总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8栋农民集资楼建设,全村铺设崭新的柏油路和石砌边沟,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主要路口全部安装了摄像头,重新改造农民文化宫,建设文化广场,村民免费吃上自来水,村里连续两年给村民交纳一半的合作医疗费。

村党总支还坚持把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重点来抓。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定期举办秧歌大会、农民文化艺术节、村民篮球赛,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今年,区委党校与我们共同建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党群活动中心主体已经完工了,现在正进行内部装饰;乡村大食堂的设计图纸正在审核中,预计项目明年5月开工,10月竣工投入使用。到时你再来,皮家堡村还会大变样!”罗树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