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壮的老物件展览室浓缩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
这些你都用过吗?
刘国壮
沈阳热电厂职工。
对话时间
2018年11月16日
对话地点
沈阳市于洪区怒江北街红田翠园
下了夜班的刘国壮连家都没回,就直奔一栋居民楼地下一层的仓房。仓房的门上写着:老物件展览室。那里,收藏着刘国壮从四面八方收集的宝贝。
不足8平方米的仓房灯光昏暗,空间狭窄,一层层铁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老物件。刘国壮小心翼翼地拿起每一样物件,如数家珍般打开了话匣子。
刘国壮说,老物件展览室有200多件老物件。他曾经带着藏品去中小学办展览,孩子们拿起这件又放下那件,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何物。而去敬老院展出时,一些老人看到这些老物件,竟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刘国壮出生于1975年,他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十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刘国壮在旅行中发现了一件小时候爱玩的拨浪鼓,觉得非常亲切,就花钱买了回来。
后来每次出行,刘国壮都会淘回一些有年代感的物件。有一次,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给孩子们讲点什么呢?看着家里收集的小风车、暖壶等30多件老物件,刘国壮拿定了主意。
这事过去了好几年,刘国壮还是记忆犹新。
他说,那天带到幼儿园的老物件,让老师和家长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老物件勾起了他们的童年记忆。有位家长拿起一只会打鼓的小熊,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原来,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这只打鼓的小熊。
老物件竟然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刘国壮的收藏和展览行动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一边收集各种老物件,一边带着这些物件举办流动展览。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刘国壮更是频频办展,以自己的方式庆祝。
今年,邀请刘国壮举办小型展览并做讲解的人多了起来。这一变化,与各行各业的人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不无关系。
刘国壮说,前几天,有位大学生在微博上私信他,希望他把老物件带到大学去,让同学们看看中国几十年的变化。刘国壮带着老式游戏机、万能充、磁带等物件出发了。
展览让学生们很感慨,通过这些老物件,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巨变。有的学生说,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家用电器,或是交通工具的改变,改革开放确实把中国带入了崭新的时代,这些老物件就是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学生们的感受,让刘国壮很感动。
一直以来,刘国壮以为只有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才对改革开放有切身感受,但原来情感是相同的,历史的细节中蕴藏着打动所有人的力量。
刘国壮说,他收藏的每个老物件背后都有故事,它们能让今天的年轻人看到祖国的发展,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就凭这一点,自己的收藏就有价值。
因为当天下午要到敬老院办展,上午10点30分起,刘国壮开始准备展品。
刘国壮说,通过多次办展,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会根据不同人群准备不同的老物件。比如给学生办展,得带一些在当时有点技术含量的物件,给老人办展就要多带生活用品。
刘国壮一边说,一边把一个个老物件装进了汽车后备厢。
14时,刘国壮准时出现在铁西区的一家敬老院。
老人们早已将活动室的桌子合并起来。看着刘国壮拿出一件件老物件,老人们的眼里有了光芒。
老人们围在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前,一起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
一位老人说,当时能买得起电视的家庭,那是相当富裕的。买台电视,等于今天买了一辆小轿车。
还有一位老人说,当年因为买了这样一台电视,晚上家里门都不用锁,邻居们纷纷带着小板凳坐在厅里看电视。虽然节目少,信号弱,却拉近了邻里的感情。
一组各个年代的手机吸引了不少老人的目光。
一位老人幽默地把自己的老年机也摆在了桌子上,他感慨地说,从这组通信设备就能看出中国的变化有多大。以前的年轻人,左手BP机、右手大哥大;今天的年轻人,手机小巧,一边打电话,一边玩游戏。
一位老人捧起搪瓷“水瘪”笑出了声。她回忆说,过去家里是平房,一到冬天冷得要命。提前把“水瘪”放在被窝里,晚上睡觉时热乎乎的。而现在,电热毯、空调一应俱全,“水瘪”也就成了“文物”了。
老人们对老物件爱不释手,临行前,好几位老人说要翻翻柜子,把压箱底的老物件送给刘国壮。
接下来,刘国壮的流动展览还要走进高校、社区。
刘国壮说,每个人对改革开放的感情不同,纪念方式不同。他的老物件流动展要去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从细微处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