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现的侵华日军日记已翻译完成

《森冈周治日记》揭示南京大屠杀持续47天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14日

本报记者 商 越

日军第38联队队长助川静二。

占领长城时的情形。

侵华日军的行军情形。

日记中记载:南京尧化门大屠杀10万人以上。

图片展示的是森冈周治的日记封面(下图)及其中绘录的38联队行军作战轨迹(上图)。

森冈周治所在的侵华日军16师团,是侵华战争中最臭名昭著的一支部队。《东史郎日记》的主人公东史郎是来自16师团第20联队,其记载的南京大屠杀、16师团行军轨迹等很多内容可以与《森冈周治日记》相互印证。当时被日本媒体报道的侵入南京的日军在3日内“打死8.5万人”的“战绩”以及被当时日本报纸大肆宣扬的所谓“百人斩”都发生在该师团。这样一支部队的士兵记录的日记是极其难得的,它是南京大屠杀元凶自证的铁证。

2016年发现的日本侵华士兵战时日记——《森冈周治日记》,经专家学者近一年的翻译整理,取得新成果。日记用3万多字记述一个侵华士兵两年的亲身经历,并配有行军作战图和照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南京大屠杀持续了47天,仅在尧化门就屠杀10万人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发现南京大屠杀的准确数字。

两年间 森冈参加几十次侵略战

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前夕,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辽宁省“九一八”历史研究中心、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新发现日本侵华史料《森冈周治日记》学术研讨会”,介绍了《森冈周治日记》项目组学者一年来的翻译研究成果,并就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思路。

在辽阳发现的《森冈周治日记》,作者是侵华日军第16师团30旅团38联队一名普通辎重兵森冈周治。这本日记长23.3厘米,宽16.5厘米,厚2厘米,共有198页3万多字。日记记录了从1937年8月25日森冈周治出征中国,到1939年8月7日他回日本休整,整整两年时间,他随所在部队侵略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参加几十次战斗和战役,其中就包括攻打南京和南京大屠杀。日记里还详细手绘了南京战、长城战、徐州战、商城战、大别山战等19幅行军作战图,图中明确标记了作战名称、行军路线、交通工具、主要时间和地点。

随同日记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三册影集,内含306张照片。这些物证的收藏者、本溪市纪委监察委干部毛伟告诉记者,这本日记和三册影集是在辽阳市庆阳化工厂棚户区改造中,从老百姓家里收来的。庆阳化工厂前身是1937年日军建立的兵工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驻守的日军和随军家属匆忙撤退,日记和影集被当地老百姓捡到保存至今。按照军令,日本投降以后,日军官方文件和侵华罪证被大量销毁,而日军士兵私人日记和影集却保留了下来,极为难得。

三册影集中,有侵华日军照片188张,森冈周治家人、中日风景民俗照片118张,包括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战争罪犯的照片、一些师团旅团大佐军官的照片、38联队的集体合影和一些行军作战留影。其中还有一张38联队队长助川静二的照片。值得注意的是,在助川静二照片的背面,特别标记助川于1938年8月1日晋升为30旅团少将,而其得以升迁的“战绩”,就是38联队在南京战役和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此外,影集中还有多张日军扫荡村庄集结中国老百姓的照片、日军强迫中国老百姓排队进行细菌实验注射的照片,很多照片都有文字说明。有6张照片背面还加盖了“青州宪兵分遣队检查济”的印章,说明在邮寄中经过了日军宪兵队的严格检查。毛伟说:“如今这些照片在证实日记真实性的同时,本身也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森冈周治亲人通讯录显示

家族中有兄弟三人加入侵华日军

“在日记的最后几页,记载了森冈周治9名家人的姓名和出生日期,以及家庭和亲人的通信地址、电话等。”项目组成员、日记的收藏者毛伟向记者介绍,日记中记录其家庭主要成员是:父亲利三郎57岁,母亲58岁,本人周治35岁,妻子30岁,长子2岁,弟弟正治26岁,叔辈弟弟利八29岁,叔辈弟弟利光24岁。旁边有小字注明,这是昭和十九年(1944年)1月记录的,也是周治日记留下的最后记载。从中可以发现,森冈周治出生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2月25日。

从家庭成员通信地址来看,其弟弟正治当时服役于北支派遣军山田部队河野部队舟山队,叔辈弟弟利八服役于京城府朝鲜第23部队宫崎队。可见,这个家庭同时有3个青年参加侵华战争,日记中还记载了周治与叔辈弟弟利八在战场上见面、后来利八受伤回国的情节。在影集中,还收藏着森冈周治和弟弟正治应征入伍前和家人亲友合影的照片。

“从这些文字和照片的记录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家庭和日本侵华战争紧密地连在一起,战争给中国无数个家庭带来了灾难,也给这个日本家庭带来不幸。”毛伟表示,森冈周治在日记中就有很多想念家乡亲人的片段流露。研讨会上有专家建议,项目组可以沿着日记中透露的这些线索,追踪采访森冈家族的后人,进一步了解故事真相,深入研究日本侵华问题。

项目组顾问、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认为,这份史料既有战时日记又有行军作战图,既有306张照片,又有行军作战轨迹,丰富的内容和历史细节构成了统一的整体,这在国内外是非常罕见的。其中,记载的南京战役,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提供了最新铁证,其史料研究唯一性是不可替代的,对我们澄清历史、还原真相、教育人民具有深远意义。

项目组成员、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程文明承担《森冈周治日记》的翻译工作。他告诉记者,翻译日记最大难点是断句工作。因为这本手写日记基本没有分段,没有标点,所以断句是翻译的前提,也涉及译文的准确性。而且,手写原文中还有一些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地方。此外,这本日记中记录的地名众多,前后用字不一致的也比较常见,因此对翻译进度影响较大。不过,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目前翻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暴露侵华日军第16师团的罪恶轨迹

“船停长江,上溯卅里处,我方船只以百数”

森冈周治在日记中对重要的经历和战役进行单独补充整理,这是这本日记独特的地方。译者发现,日记中森冈周治对作战宿营驻地的名称全部以符号代替,这应该是为了保密,避免暴露目标,确保宿营安全和作战安全。这也是战地日记的重要特征。

1937年7月7日,蓄谋已久的日军挑起事端,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将侵略目标定在了天津和北京。仅仅一个月后的8月13日,日军故伎重施,对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进行军事挑衅,发动了“八一三”事变。紧接着, 8月25日,日本军部命令陆军第16师团征兵集结,加紧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

也就是这一天,1937年8月25日,森冈周治应征入伍,加入16师团从日本乘船出发,9月12日在塘沽登陆。沿天津、山海关、锦州、奉天、大石桥、大连一线,参加了安庆屯、当马村、八千木、沙河桥等战斗。11月11日,他从大连港乘船,17日在江苏梅李镇登陆,经常熟、无锡、常州、吕城镇、丹洋(应为阳)、句容、下关、尧化门、南京沿线一路烧杀抢掠,制造了许多暴行。

在11月16日的日记中,森冈周治写道:“途中船停长江,上溯卅里处,停在此处的我方船只以百数。”在同一时间,日军在长江集结百艘船只,其目的就是占领南京,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派遣日军主力第16师团集结出兵中国,是日本决定攻打南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图谋。

现有史料称,南京战役是从1937年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开始。而森冈周治记载的南京战役,是从当年11月17日,日军在江苏省梅李镇登陆开始,并从梅李镇开始绘制南京战役作战图。这足可证明,日军在江苏梅李镇登陆之后,就已经拉开了南京战役的序幕。

侵占天津、北京、上海和南京是日本图谋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蓄谋已久的具体战略。

南京仅尧化门就屠杀军民10万人以上

“南京城内自昨12日,便为遮天蔽日的黑烟笼罩……”

进攻南京时,森冈周治记载:“南京城内自昨12日,便为遮天蔽日的黑烟笼罩,四处可见红得耀眼的火光。”“13日日出时分始,自南京城方面向尧化门方面败逃的敌军约15万人,内有10万人战死。”杀害军民“其之数,十万人之上。”晚上8时,日军离开尧化门进攻南京城。

项目组专家认为,“10万人”的数字应当包括在尧化门作战的中国士兵、俘虏、从南京城里败逃的中国士兵和平民百姓,而且平民百姓占多数。日本是国际战争公约的缔约国,森冈周治的文化程度很高,他很清楚杀害俘虏和平民百姓是国际战争公约所不允许的。因此,他把平民百姓也称为敌军,把杀害俘虏和平民百姓称为“战死”。这个数字是侵华日军森冈周治亲笔写的,是最早出现的数字,也是最真实的数字。这个数字已经充分证明,南京大屠杀遇难总人数在30万人以上。

在12月15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在今天敌兵尸体遍地的战地,内地(指的是日本)一样的和平也降临到了这里。”1938年1月29日,森冈周治去玄武湖游玩之后,在日记中写道:“现在还感觉难以入目的某些东西,只是在玄武湖畔,支那兵的尸体依然还躺在那里。”

项目组成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洁表示, 从南京沦陷,经过了47天,还有躺在地上的尸体,说明南京大屠杀的持久性。这些证据说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极端残暴和灭绝人性的,是极其反人类、反人道主义的战争罪行。日记中,森冈周治没有对杀害行为进行反思,可见他已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

森冈周治在日记中明确记载,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29日,自己随16师团担当了南京沦陷后城内外的扫荡和警备任务。在长达47天的时间里,16师团进行大扫荡、大搜捕、大屠杀。从参与者、加害者的视角,森冈周治看到的南京大屠杀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充分证明16师团是驻守警备南京时间最长的部队,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

中国官兵在南京战中顽强抵抗

“南京战的规模该是多么大,是苦战,是焦土战”

森冈周治的日记,从日军视角印证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官兵对日军的侵略行为进行了顽强抵抗。

在常熟战中,日记记载:“敌强,不断接近敌军,艰难交战。”在无锡战中记载:“此战战事颇大,敌方也比较善战。廿三、四、五、六日,止于同处。”在上鲍亭战中记载:“上鲍亭前便遭遇强敌迎面交战。三日期间,十二中队(指日军)全军覆没。(中队)本部丢下迫击炮,战死者人数不明。这甚至让人感觉心惊胆战。”在尧化门战中记载:“在麒麟门有交战,一到下麒麟门之后,战斗变得愈加激烈起来。在尧化门,门前三天激战。”

经过上鲍亭和尧化门这两场大战,看到日军巨大的战斗伤亡,森冈周治感慨:“南京战的规模该是多么大,是苦战,是焦土战。” 这些真实细节的记载,彰显了中国官兵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民族气节。

项目组成员、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平博士表示,《森冈周治日记》记载的两年时间,正是日军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的关键阶段,其中涉及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更难得一见,对曾经的《东史郎日记》《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还有《程瑞芳日记》都是一种补充,填补了相关史料的空白。

“81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这种对生命的蔑视、对人权的践踏的战争罪行,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王建学说,如今日本右翼分子仍然制造种种闹剧,极力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尤其是在大屠杀数据上做文章,妄图篡改历史。我们必须用证据还原历史,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反对战争,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