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闯世界

在沿线国家开设境外投资企业90多家,筹建和在建海外仓30多个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13日

本报记者  王  刚

■这是一组闪亮的大连企业“走出去”的数据:2013年以来,大连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投资和承包工程项目54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9.5亿美元。目前,大连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境外投资企业90多家,在20个国家设立服务中心、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筹建和在建海外仓30多个,对“一带一路”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00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大连企业加快布局“一带一路”市场,释放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外贸竞争优势,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推动开放发展,引领和助推大连乃至东北振兴。

整合资源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随着大连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连企业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

不过,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不仅要面对陌生的经济环境,还要面对陌生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为此,大连市加大力度服务“一带一路”,为“走出去”企业排忧解难。

大连市税务局规范整理了我国对外签署的税收协定和相关解释性文件,保证服务标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减少涉税争议情况发生。辅导企业享受协定待遇的办理流程,加强审批改备案的后续管理。梳理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走出去”企业的税收风险,建立问题库,对企业关注度高和亟待解决的争议问题开展集中辅导。

此外,他们还推出了包括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一条专线、一个指南和一组活动在内的“五个一”创新举措。首推的“百税通”服务平台,可以向纳税人提供165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制资料信息,平台上开设了“一带一路”税收服务网页,纳税人既可以查询政策文件,也可以学习业务流程和争议解决方案。

同时,大连市加大对装备制造“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政策扶持力度,针对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引导企业从设计、设备采购向设计、采购、施工转变。

商务部门及时做好国别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制定,发挥行业协会等服务机构的作用,并搭建信息平台,举办政策说明会和企业对接会,开展专项经贸推介活动。

为境外项目建设优化服务,大连市从政策方面给予指引,将境外园区建设作为对外投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方向,发挥引领作用,多方开展“一带一路”项目招商,实施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引领战略,全方位给予支持,对境外园区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倾斜,对境外重点展会给予展位费全额补贴,每年参展20多个,参会企业上百家,对于开拓国际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今年,我省全力推动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辽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平台,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推动我省更多企业“走出去”。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核心载体城市,大连市正积极推进与中东欧16国双向投资平台建设:在大连,打造以招商引资为目的的中国—中东欧(大连)先进制造产业园;在捷克,打造为企业“走出去”服务的大连天呈捷克工业园,成为大连企业首次打造的欧洲大型包片开发项目。

跨境电商为企业“飞出去”插上翅膀

你是谁?对方在哪里能够遇到你?这些问题,对于一些渴望 “走出去”的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犹如一道道坎横在面前,爬坡过坎并非易事。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对国外市场和国际技术趋势缺乏了解,对国外标准、技术、文化、法律等“消化不良”,对汇率波动和贸易规则不熟悉, 闭眼看世界的结果就是远离世界市场。

睁眼看世界,破解之法在哪里?大连两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大连出口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中国方舟提供了解决方案,前者突出精准营销理念,企业产能走出去“有的放矢”,后者致力于企业抱团出海,强调产业输出和集成。

大连出口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谷歌合作推出的谷歌体验中心,将“谷歌关键字”业务纳入国际贸易全价值链一站式服务体系中,正在为上述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在这个平台上,“辽宁制造”欲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需求,“谷歌关键字”便可凭借精准的搜索功能和丰富的海外信息为我省产品进军海外快速寻找目标市场,将产品形象只展示给目标客户,创造新的营销平台,节省企业成本,降低外贸门槛,实现精准营销。

目前,全省已有近百家装备制造企业与大连出口时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使用“谷歌关键字”服务合同,另有5000多条外贸“小船”聚到这个平台“航母”上,借助平台,快捷办理通关报检、出口退税、融资担保等业务。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中国方舟则致力于整合企业集体“出海”,不仅输出产能,还输出产业,把“一锤子买卖”变成“一揽子服务”,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装备制造业参与国家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迅速成长为引领产业“走出去”的优秀公共服务平台。在拿下俄罗斯铜业公司卡拉巴什铜厂一、二期总承包项目后,今年5月在印度连续签下一系列大单,合作协议涉及印度地铁、垃圾发电、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成套及EPC总承包项目。

目前中国方舟已创建了服装纺织、装备制造、汽车产业、电力等14个在线垂直平台,搭建了中英、中俄、中印国际产能合作平台等4个双边平台。

上述两家企业是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大连市不断健全跨境电商支撑体系,设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对在大连地区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扶持和鼓励,并采取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合作推动等形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数量及相关交易成倍增长。

目前,大连市跨境电商平台激增至近百家,跨境电商企业上千家,跨境电商业务运营模式由B2C、M2C发展到B2C、M2C、B2B三种模式并存,成长为东北最大的电商产业集群。

跨境电商为大连乃至全省企业产品“飞出去”插上了翅膀, 拉动出口数十亿元。

“海外本土化”耕出“一带一路”样板

走进瓦轴集团汽车事业部生产现场,生产线设备平稳运行,操作者往来穿梭,客户经理徐向东介绍:“出口高端汽车轴承生产线始终三班倒,为美国客户供货正处于高峰阶段,我们的新项目开发、新产能审批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瓦轴集团董事长孟伟认为,靠低端产品在市场上混饭吃的日子早已结束了,企业闯出生路的关键在于实施高端化战略,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而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的支点则来自“海外研发”。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瓦轴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瞄准欧美高端市场,2014年在美国底特律设立了瓦轴美国工程技术中心,2015年在德国莱比锡成立瓦轴欧洲研发中心。两个中心将研发放在国外,聘请近50位海外技术精英,实施“海外本土化”战略,积极吸收转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今年前三季度,瓦轴集团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0%,实现逆势增长。

大连重工深入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国设立公司并招聘当地员工,形成营销、研发、生产和服务四大体系,并不断根据海外消费者的普遍喜好设计开发新的更适合当地人的产品。比如,根据南非市场需求,大连重工开发了新的6米顶装煤焦炉,并在南非申报了“推焦机头尾焦槽式收集装置”和“新型除尘拦焦机”两项专利保护。

如今,大连重工的国际化经营实现了“四个跨越”:产品出口由发展中国家为主向发达、较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跨越;零部件出口由数量型向批量型、效益型跨越;以零部件出口为主向以整机批量出口为主跨越;由整机出口向海外工程总承包跨越。从“打零工”到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海外收入如今已占公司收入的1/3,大连重工在国际竞争中愈加自信从容。

大连市成立对外工程承包联盟,推动企业组团“走出去”发展,从单一工程承包向总集成总承包方向转变,从低层次、低利润、价值链低端领域向高技术、高利润、高附加值领域拓展,目前联盟成员有24家。

联盟龙头企业中冶焦耐总承包台塑越南河静钢厂焦化项目后,带动了大连机车等企业的设备搭车出口。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换,大连企业合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拿下马来西亚马中关丹、菲律宾火力发电站等一批重点对外工程承包项目。

不仅如此,大连市还积极推动大连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在境外建立经贸合作区,推动大连“高端制造”产业链配套一体化“走出去”, 提升国际竞争力。

如今,大连企业从产品“走出去”、服务“走出去”到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加快海外并购,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嵌入了大连的投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