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川村:不见炊烟起 但闻饭菜香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12日

乙 瑾 本报记者 丛焕宇

12月8日中午,记者来到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湾湾川村。刚到村口,饭菜香扑鼻而来,却不见一户人家烟囱里冒出炊烟。

走进村子,记者看到,每户农家院都没有了柴火垛,有的村民家甚至连烟囱都没有。随便走进一户农家,院子里干干净净,“你家里生火做饭不烧柴?”记者问,“对啊,我们烧燃气。”主人王国清笑着回答。

王国清告诉记者,过去,湾湾川村和其他地方的农村一样,生火做饭靠烧柴。秸秆不够烧,村民就去山里砍柴伐木,不仅破坏山林,也让山清水秀的湾湾川村时时弥漫着烟火气。

2000年以来,随着村子附近的望天洞景区不断开发,每年都有大量省内外游客来此游玩,这让湾湾川村看到了致富新希望。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推广清洁能源,在村里建成了第一个秸秆燃气站。

2003年,湾湾川村村委会又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一座秸秆液化气站,集中解决全村的秸秆焚烧问题,美化乡村居住环境,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2008年,村里又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良,在秸秆液化气站的基础上,建设一座占地450平方米的生物质气化站。农民把自家的秸秆、果树枝杈、稻壳、食用菌盘等可燃垃圾装袋后送到生物质气化站,便能用1公斤可燃垃圾换购两立方米燃气,此举让全村500多户农民受益。

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平告诉记者,生物质气化站采用恒压储气技术,可以保证燃气压力不减,烧开一壶水只要3至5分钟,效果与天然气十分接近,让每户农民每年可节约木柴500公斤左右,节电300多度。这样既可以有效保护天然林,又可以减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据统计,截至目前,生物质气化站每年回收可燃垃圾180吨,年产燃气12万立方米,可为每户农民节省650元左右燃料费。

如今,湾湾川村村民不仅用上了便捷的燃气,还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自从村里有了气化站,我们就用可燃垃圾换来的燃气做饭、取暖,不仅省劲省钱,村里的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好了。”王国清得意地说,“环境好,游客就更愿意到我们这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