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田园美 农民富

——大连以“严细实”作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06日

本报记者  吕  丽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大连启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 本版照片由大连市农委提供

大连市农产品出口137个国家和地区。图为肉鸡自动化分割车间。

核心 提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由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打“都市牌”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也是蓄势待发、充满希望的季节。眼下,在大连瓦房店市元台镇利兴村的1100余座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全村蔬菜大棚占地200公顷,年产蔬菜近万吨,经济效益达4000万元左右。

一年来,大连乡村振兴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农民丰收的果实上,更深深铭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大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后,大连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出台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围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等十大领域,提出推进乡村振兴52项重点举措,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按月度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并纳入市政府督考系统加以考核。大连市财政资金更多地向“三农”倾斜,今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超过32亿元。

产业兴、乡村兴。大连立足市情农情,着眼于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确定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是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中心、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拓展和延伸。

大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和《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大连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聚集发展工程、提质增效工程、功能融合工程,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海洋牧场、优质水果等产业,先后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个、市级以上水产品健康养殖场109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场1403个、标准化果园214个、特色花卉生产园8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3.47万公顷。全市水产品和水果人均占有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建成全国最大的樱桃、蓝莓、蛋鸡和海参、扇贝、鲍鱼六大生产基地。全市优势农产品集聚化率达92%以上,每公顷土地产出效益达14万元以上,渔业、水果、蔬菜、畜牧、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

围绕“都市农业、品质大连”的发展目标,大连市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质强农”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一批农业品牌,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变“增产”为“增收”,让广大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今年3月,在中国樱桃年会暨设施樱桃观摩展览会上,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向大连市颁发了“大连大樱桃”和“大连苹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目前,大连市登记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58个,数量居全省首位。

在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上,大连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南京。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0元,同比增长8%,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打“改革牌” 释放农业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吹响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军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本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及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以破除城乡协调发展障碍为重点,大连市积极搭建农村综合改革“四梁八柱”,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全市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颁发证书59万份,占确权农户的90%,颁证到户率为62%。甘井子区作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改革任务,55个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

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大连市持续推动农村土地向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础。

在规模化经营引领下,大连市在全省首批创建了大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了瓦房店市和庄河市两个国家县级农业示范区、金普新区和旅顺口区两个国家县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乡镇级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95个。其中,乡镇级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1.4万公顷,投资15亿元以上,辐射带动面积达15.33万公顷以上。

与此同时,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导向,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实现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万公顷。发挥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作用,按照“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农业综合服务”的模式,持续推进农业共营制模式试点,全市新注册和正在注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达30家。完成土地流转面积近12万公顷,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1%。出台《2018年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政策指南》,首次将价格险和收入险列入地方试点险种。

为提升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大连出台了《大连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确定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土地支持政策、落实金融信贷政策等举措,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消除239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扶持“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补齐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大连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全面落实《大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户厕无害化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地区基本年均增加无害化卫生户厕2万座、无害化公厕20座。大连市还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村屯内道路硬化建设,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打“创新牌” 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兴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连市依靠城市强大的科技、经济基础与政策创新,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现代经营体系共同发展,初步形成了多业态复合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大连市引导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4家,其中国家级19家,已形成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和粮油等5个加工集群。建成金普新区炮台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年实现加工产值74亿元。

突出科技导向,提升农业创新驱动能力。大连市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机械深松整地、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可降解地膜等重点农业技术10项,新认定蔬菜果树种苗企业和研发示范基地20家。全市机耕率达96.3%,建成益农信息社800家,实现了村级全覆盖。

大连市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及观光旅游业,5个区县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基地被评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举办“2018大连草莓文化旅游节”“2018大连旅顺樱花节”等节庆活动。今年,105万名中外游客采摘大樱桃近8000吨,30多个品种大樱桃通过京东、天猫、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销量突破7000吨,交易额2.5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创建规模以上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800多个,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营业收入150亿元以上。休闲农业已成为大连市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大连市不断优化农业营商环境,同时加快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成功举办了11场大连农产品国内展会、3场推介会和2场境外展会,大樱桃、草莓等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连市农产品出口13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辣根、裙带菜产品销量占世界市场的70%以上,肉鸡产品销量占香港市场的70%,农产品出口总额位居我省首位。

培育“互联网+”电商和微商平台,助推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走向海外。开通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公益服务和金融服务机构934家,建成农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典型40个。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大连市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84人,培训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益农信息社长等563人。

大连还制定下发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地用电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创新热情。